灵戒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191
论坛精华:4
发表回帖:309
可用积分:4108
注册时间:2008-02-04
最后登录:2024-06-26
拥有本站:个人店铺 |
老上海特色的代价券(币)
本帖被 国际名园1402 执行置顶操作(2016-06-22)
民间发行代价币由来已久,绝大多数是小额币,纸质的亦称“代价券”。辅币流通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零星交易必须要有辅币参与才能正常进行。一旦市面辅币缺乏或出于特殊需要,代价币就会应运而生,这个现象在孤岛时期尤为突出。 1939年,上海租界辅币严重缺乏,商界不得不以面值小的邮票或印花票代替辅币找零使用,邮政局的一分,二分个五分邮票顿时成了抢手货,成为一种市面上通用的筹码。相比之下,印花流通范围狭小,数量不大。据估计,市面流通的邮票约40万,“小贩,车夫手中无不有之”(刘镇泉,《最近之上海辅币问题》,《经济汇报》第一卷,第8期)。然而邮票与印花只是小小一方薄纸,极易污损,这样其代价可能失去,因此流通中经过洗刷的邮票甚多,称为“洗刷邮票”。也有人将邮票,印花贴在代价券上,蒙上透明纸封予以保护。但转转经手的邮票,印花绝大多数污秽不堪,购物时经常被拒用,引起争执纠纷。 将邮票等充作辅币找零仅是商界权宜之计,不是一种理想的流通工具。因为邮票与辅币券性质不同,不能兑换法币,如果储存积压,影响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其零星交易之商店小贩,小额收入之车夫工人,收受较多,出脱不易。在商店小贩不能用作进货之资金,是存货售销以后积存多数邮票将使资金搁浅,无以继续营业。在车夫工人,按日按次计算,其一日所得之邮票,往往经数日而始能出脱,呆搁家中,减少其收入。当此本市物价造成开埠以来最高记录,直感双重压迫,悲惨情况,非寻常所能想象。以若辈生活情形而论,一年之中断无许多书信可发,抵作邮资,常年搁置,将成废物。力作平民,朝不谋夕之时,何堪受此损失。”(《沪市商会呈请政院筹划处置代币邮票》,《金融周报》第8卷第9期)积存邮票如何处置,在中央银行即将发行第一批分币券时成为急待解决问题。但上海邮政管理局复函市商会说,邮票权充辅币之用,邮局不加可否,如非污损过甚且经过洗刷,用以交付邮资尚可收受,而以现款回收则碍难照办。 对于疙瘩公司,商号及公交系统营业来说,所需辅币树额颇大,邮票印花根本不能解决找零问题,于是采取自行印制代价券的办法,代替辅币使用。列如,1939年6月18日法租界电车及公共汽车公司因拒收邮票印花,营业发生困难,发行用卡纸制成的一分,二分两种代价券。同日,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采取同样步骤,发行二分三分代价券,印有红色阿拉伯数字“2”或“3”,其中文“二”“三”为空心字,券面下端扎有线眼,上端印号码。各店肆商号,游乐场所乃至药房,茶室,理发厅浴室等纷纷效尤,自印自作,面植,大小,式样,色彩,质量,图案各不相同,可谓360行,行行都有代价券。除了纸质的,还有不少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代价币。 相当多的代价券上写明发行原因和用途。新新公司二角兑换券写道:“近因市面辅币奇绌,特以此券为临时零找。除兑货外,积满五元,兑还现钞。”杭记聚顺兴一分代价券背面文字是:“近因铜圆缺乏,为便利找零起见,特印此代价券以济苦难。凡此券积满十分,可向本馆掉换法币一角,或交近商号均可通用。务须认明本馆图章为要。”有些代价券不能对现,如南京理发公司,金城大戏院等代价券只可理发或看戏,“不得兑现”。有的商家不失时机地利用代价券作促销手段,印有商业广告。如一角商店的代价券上列有如下文字:“文具玩具,帽袜手帕,西装用品,毛巾牙刷,五金首饰,玻璃杯子,罐头食品,化妆香品中西药品科学眼镜,拍照相部。”皇后美发厅的代价券则介绍自己的优势:“本厅装潢美丽堂皇,设备清洁卫生,招待特别周到,技师聘请上等,请来一试便知。”代价券既做辅币使用,又通过宣传扩大影响,真是一举两得。 代价券的印制发行是非常混乱的。“或名之为代价券,或名之为代替券,或名之为流通券,或名之为兑货券,或名之为找换券等,而以代价券名之者为多数,诸商号公司发行代价券,各自为政,互不相牟,以至式样翻新,横者有之,竖者有之,方者圆者亦有之,大者为方寸,小者寸许。以颜色,红黄蓝绿褐具备。以言纸之质料,或为卡片,或道林,甚至有用旧画纸及日历页者,式样多形简陋,更有以旧铜圆票改用者,或以本商店之赠品券或优待券代充者,总之发行成本甚微,而所获之利益则甚厚。其发行数额,各商号均严格秘密,社会人士无有知之者。据报载发行额最多者,首推电车公司,达五万元之巨。”(刘镇泉:《最近之上海辅币问题》,《经济汇报》第1卷第8期。)这些代价券多由各商家单独发行,也有团体或同一区域商号联合发行的,流通范围大小不一,全凭发行单位的信用而定。有人估计仅1939年至1942年间的三年中,上海至少有3000家以上的商店发行过数以万计的不同形式,不同面值的代价币。(包黎华:《“孤岛”时期为何代币骤增》,《上海滩》2001年第1期) 孤岛时期,代价币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异彩纷呈。从金融管理上离开说,代价币的发行是非法的,扰乱了国家的币制。财政部想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辅币券的措施来收回各种代价币,但未见效果。原因是辅币券的发行没有切实解决危机问题,故代价币的流通屡见不止。 因该看到,战时租界在日伪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代价币出于市场的实际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法币辅币的奇缺的找零作用,为市面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维持功能。五光十色的代价币盛行是战时上海的奇特现象。实际上,不仅仅是租界,在日伪统治的部分区域也有代价币发行。如面值一元的“七宝区代价券”,印有松江方塔,跨唐桥(俗称云间第一桥)图景,加盖“七宝区自治委员会印”章。这种代价币在当时的七宝区范围使用。 太平洋战争后,孤岛不复存在,伪政府禁止使用发币的同时,以中央储备银行券为法定通货。1942年6月22日,伪上海特别市社会局训令上海市商会,发行代价券的商店应立即限期收回,并将发行种类,数额与准备金及发行方法,收回办法等详细具报,嗣后再有发行的,一经查出,严惩不贷。这样,风行一时的代价币被禁止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