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1980年代 捷克製造噴水織布機 空機重量約1.2噸, 運轉時增加經線盤頭總重約1.7公噸
图片:
迷兄 您這個帖子解開我很多的迷思, 非常感謝 兄連續幾天大量而珍貴的資料.
有關 造幣機器的產能, 讓我回想到30年前, 1982-85年我在台北一家商社代理銷售 捷克 Elitex 的噴水式織布機的往事. 傳統的織布機是「梭織機」, 就是梭子帶著緯線, 來回穿梭在經線之間, 所謂日月如梭, 就是這個織布過程中的梭子, 梭子織布的概念, 在人類文化史上, 應該延續了兩千年以上. 在噴水式織布機尚未引進之前, 台灣也普遍使用的梭織機, 轉速大約每分鐘120-180條緯線, 當時我銷售的噴水式織布機,學理速度是600條, 它所以能這麼快, 是因為改變了傳統梭子的概念, 改用噴水或噴氣,帶引緯線, 沒有梭子的運動衝程限制 ,因而使速度提昇.
但是該機器當時的標準配備,是480轉速,改變齒輪箱的大小齒輪比例,可以改變運轉速度, 類似自行車的變速齒輪, 但是該機器的說明書上, 有附註如果提速到600轉,機器底座的水泥地基必須承受每一英吋3000磅的重壓, 而且機器底床還必須安裝支柱減震, 此外供給於噴水的水質, 也必須處理到近乎純水, 不能有鈣沉積, 阻塞噴嘴等等,非常複雜, 30年前牽涉很多操作條件,事實上我的客戶都以420轉速開動,就已經非常滿意我所銷售的捷克噴水式織布機.
傳統的造幣機與冲床, 是齒輪箱和凸輪軸的轉動, 也受到運動衝程限制 ,產能中就無法突破力學與運動的牛頓定理, 近代機器, 用油壓或氣壓代替輪軸, 免除了輪軸的運動衝程, 變速箱也用電磁取代了clutch, 速度加快了好幾倍, 比較簡單的比喻, 例如30年前汽車的白金點火被噴射點火給取代, 轉向系統也由傳統小齒輪棒被油壓方向盤取代了,應該說, 這幾十年新技術的開發, 機器雖然還是機器, 外觀可能一樣,但是結構運用, 不斷的在融合新的科技.
對於造幣機器,我比較難懂的是退回100年前, 生產的速度如果就已經達到一分鐘500枚以上,如何維持供料順暢?成品的堵塞輸送如何克服? 咱們研究近代造幣的歷史或過程, 有時候必須把自己倒退100年, 例如沒有電,還在使用油燈,柴火煮飯,沒有自來水, 沒有郵政電報, 沒有縣市級圖書館, 沒有公共醫療院所,沒有英文德文日文法文義大利文的翻譯人才,沒有機械知識, 甚至齒輪箱必須填充潤滑油的基本知識也不知道,(今天很多女性駕駛, 還不知道汽車要定期更換機油?), 機器操作的基本教育, 涉及整體的人力素質,在100年前的清朝, 每一個造幣廠要獨立發電, 洋灰水泥還沒問世, 機器安裝在傳統的泥土地板上, 防震減震甚至地基下陷,問題很多.
我的意思是, 100年前造幣機器的實際生產速度應該與今天的機器速度有相當的落差,因為 1.? ? 機器的結構不同, 運轉模式由傳統齒輪換成氣壓或油壓帶動. 2.? ? 機器安裝條件不同, 例如地基工程的水泥承載, 減震避震等. 3.? ? 操作工人的教育素質,包括操作手冊的中文翻譯本, 翻譯是否正確?機器的保養能力, 能否維持機器的運轉狀態等等. 4.? ? 模具的製作能力和耐用度,這又牽涉到材料科學,金屬雕刻,退火淬火等,非常複雜.
迷兄, 也許我是多慮了, 實務上, 例如北洋34年銀幣和湖北七二銀幣, 與相對數量作比較,版式不多,應該是天津造幣廠和湖北廠的建造, 從地基就開始「穩扎穩打」,相對的說, 吉林銀幣或四川銀幣, 版式非常複雜, 這是上述四個基礎條件的不同,造成紊亂.
小弟的概念, 大多屬於推想,數據是沒有,還是請 兄多加指正.
[ 此贴被levys在2012-08-12 11:46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