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
试读阿文方孔钱
转帖
《中国钱币》2005年第2期
中亚出土的阿文方孔钱币, 由于文字奇特,久受关注,但又因发现较少,研究比较困难。自1972年首见于吉尔吉斯以来,在阿拉木图附近、比什凯克附近、吹河河谷、怛逻斯河谷等地有数次发现,近年七河地区发现五枚,最新公布的一枚出自吉尔吉斯。
根据俄罗斯学者V.N.Nastich博士的总结,其文字可作如下转写: 穿上为 ,转写Malik; 穿右为 ,转写ARAM; 穿下为 ,转写YINAL; 穿左为 ,或 ,第二种模写不知所云,第一种可转写为CHIG? 这种钱币已有一部分为我国藏家所获,附图乃汪海林藏品。
比照实物,西方学者的模写非常正确,转写也应该说是成功的。基于以上成果,V.N.Nastich博士推断此钱与七河地区的突厥统治者有关。德意志考古学院的L.Baratova的提法是:早期黑汗钱币(Proto-Qarakhanid coins)。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我们尝试着对币面文字进行进一步的释读。
中亚的全面伊斯兰化、突厥化,并进一步逼近今天的新疆地区,是从黑汗时代开始的。此前,受粟特文化影响,当地人经常把君王称作马立克(Malik)。 马立克(Malik),源出东伊朗语,原意为“君王”,犹如“可汗”、“沙”等,可意译为“王”。如同“王”在中国、“KHAN”在巴基斯坦、“SHAH”在印度一样,这种含有美好意象的字眼被后人用作姓氏,但在粟特时期,以马立克(Malik)充当人名的还不多见。 出现在钱币上的文字,并非全是人名,所以以往从对照人名的角度来释读的努力无法获得成功。 入黑汗后,“马立克”被其它称呼取代,同时,伊斯兰式样的无孔打制币逐步取代唐式方孔钱。 如果我们假设这个马立克(Malik)不是人名,而是“君王”之“王”,那么这枚钱币的时代最晚不应超过回鹘。又因为它使用库法体阿文字母,最早不应过大唐后期。而且,此钱应是久受粟特文化熏陶的民族所为,只有这样,对马立克这一称呼,以及方孔钱的制式才会更合理地出现在同一钱币上。
“ARAM”一词源出阿文,由于宗教颂俦,被不同民族广为接受和传用,其固定含义即为“伟大”。 “MALIK ARAM”译作“伟大国王”,或“伟大君王”,与后世伊斯兰钱币上的“伟大苏丹”一样稳妥,这一点应无大问题。
“YINAL”一词并非鲜见,在许多后突骑施钱币上都出现过1,可对应汉文史籍中的“移涅”或“泥涅”一词。它的出现正好说明,虽然此钱使用阿文字母,但和葛逻禄、黠戛斯等与突骑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突厥部族共享同样的传统文化。 西方文字专家识读出“YINAL”一词的读音,已经做到了从他们那个角度出发,所能达到的限度。而从东方史料中,我们却能了解到,在突厥文中,“YINAL”初意“王子”,后发展到“小可汗”之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