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教授很厉害,他讲得我都没多少可以讲了,所以有问题还是要找他
2。图片来至网络,拒绝跨省追捕,大不了我撤掉。。。。
3。文中若有错误待高人斧正,几百年的故事我可不敢说没错儿,错多了就骂我吧
----------------------------------------------------------------------
第一章 泰勒出现前,货币体系的主角之一:金古尔登
? ? 14世纪以前德国本地不铸造金币(注释1)。比如早期使用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Solidi等外来金币。统治者仅需要打制些小银币作为辅币流通足够。大型银币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与当时的货币体系改革有关,而改革的起因就是金古尔登goldgulden。
? ? 13世纪当时欧洲用白银和食盐与马格里布Maghreb(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总称)的黄金进行买卖。食盐贸易利润比白银贸易利润高。为了将这2种贸易所获黄金按利润分成就需要一种支付中介。采用金币作为支付中介比采用银币优势更大,因为当时欧洲银币作为辅币面值偏小(在欧洲金银兑换比值为1:10-12,在马格里布只有1:6-8),所以贸易金币作为大宗贸易的支付中介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价值稳定的货币体系。
? ? 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在和马格里布贸易中铸造的金币取名Fiorino(英Floren),它和威尼斯的zecchino(英zecchine)是市场上流通的最广泛的金古尔登和杜加特品种(注释2)。
注释1:除了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ck II(1212–1250)在占领意大利和西西里后,1231年后在意大利的布林迪西Brindisi和墨西拿Messina铸造过一种叫奥古斯塔尔augustale的金币之外。
注释2:floren又叫Florentiner gold gulden(弗洛伦萨金古尔登),zecchine 又叫Venetian ducat(威尼斯杜加特)。
? ? 1252年第一枚Floren在佛洛伦萨被铸造出来(3.537g)。据记载,在贸易旺盛的年份佛洛伦萨要输出35000枚这种金币,相当于1.2吨黄金。? ??
? ? 此后Floren通过贸易进入德语区国家。随着贸易的扩大这些国家长期习惯于铸造低值银币,如第纳尔或者芬尼等根本无法满足与Floren的兑换要求,只好用银锭来与之兑换。因为Floren在阿尔卑斯北部地区的需求量太大,同时也出现了非授权的仿制品,1332年佛洛伦萨允许其他地区为其代铸Floren,前提是铸造的开销要得到佛洛伦萨的认可,最后法国城市Avignon被指定成为其代铸点。
? ? 德国早在1325年就通过教皇获得金币铸造权,但真正开始铸造金币却始于14世纪中叶的布拉格。在那里除第一批Floren外,后续铸造的Floren被称作金古尔登。随着特里尔,科隆、美因茨主教区、法兰克福、纽伦堡获得金古尔登铸造权,这些地区铸造的Rheini gold gulden(莱茵金古尔登)成为德国货币体系核心。奥地利、荷兰、瑞士、西班牙、法国等国的金银币也与其建立起兑换关系。
-----------------------------------------------------
第二章 欧洲货币改革与泰勒诞生
? ? 上节说道金古尔登在欧洲贸易中很重要,所以。。。
? ? 随着欧洲贸易升温,大量从远东进口香料、瓷器、丝绸导致金银外流,金古尔登和作为辅币的银币成色都严重下降(注释3),严重时候成色只有以前的5%,欧洲货币体系出现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同时伴随着大量银矿的发现,市场需要有一种货币可以代替金古尔登,这也拉开了欧洲货币改革序幕。
注释3:15世纪末作为主要货币单位的莱茵古尔登贬值最严重的时候重3.48克,含金量只有760.4 毫克。原因一、德国金矿枯竭;二、铸造古尔登需要大量的白银合炼,而成品价值只以黄金含量计算不符合价值规律。
? ? 货币改革之初的1472年,意大利首先尝试铸造超过6克的里拉银币Lira Tron,1474年Lira Tron达到9克。但最终在这场货币改革取得成功并对欧洲货币史造成深远影响的是奥地利大公-西格斯蒙德。奥地利大公 西格斯蒙德(1427.10.26-1496.3.4)
作为蒂罗尔的统治者(1446-1490)
? ? 1477年西格斯蒙德将铸币厂从蒂罗尔Tirol的Meran迁至Hall着手货币改革。起先西格斯蒙德采用提高含银量、铸造高面值的方法推行改革,效果很差。这种高成色小银币的价值在市场上一直被低估。他意识到再发行新的同形制的小银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需要有一种形制与其不同的银币改变这种状况。
? ? 1484年一种重达史无前例的15.5克的蒂罗尔银币诞生。这是西格斯蒙德推进货币改革的实质一步。为解决金古尔登与蒂罗尔银币兑换问题,西格斯蒙最终目的是铸造一种与金古尔登等值的银币。1486年,又一种新蒂罗尔银币被铸造出来。它很快有了一个新名字-古尔蒂纳guldiner(注释4),因为它所含纯银重量几乎等于1盎司,很长时间又被称为unciales。8枚古尔蒂纳所含纯银等于1蒂罗尔马克(TM),即1古尔蒂纳的铸造标准是1/8 TM。
注释4:在维基等网站上将1486年铸造的这种银币归于Guldengroschen,即大格罗申。不过在蒂罗尔钱币协会的网站上看不到这种说法,何况杨教授说这里不能叫大格罗申,故姑且认为维基错了。
1484年1/2古尔蒂纳,重量:约15.84,成色:<937.5,铸造标准:1/8 TM
1486年古尔蒂纳,重量:31.93,成色:937.5,铸造标准:1/8 TM
? ? ? 蒂罗尔的古尔蒂纳是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大型银币,但是它的产量很低。原因可能是1490年马克西米连一世接替大公西格蒙德管理蒂罗尔,出台了一系列混乱的铸币制度,导致哈尔铸币厂失去银矿支撑。
?? 虽然蒂罗尔在此后被逐渐遗忘,但它所铸的古尔蒂纳早已引起其他富银区的效仿。1488年洛林铸造了第一枚非蒂罗尔产的古尔蒂纳,1500年萨克森安娜贝格Annaberg铸造了德国第一枚古尔蒂纳-它也是有有史以来一定种固定成色并大批量铸造参与流通的大型银币,史称Klappmutzentaler,(名字来源于币面人头上帽子可以外翻的帽沿儿)。但是这种银币不能算是历史上首枚泰勒,因为按当时记载它只不过称为大格罗申。
klappmutzentaler,重量:约28.-29g,成色:?,铸造标准:1/8 CM(注释5)
注释5:CM是当时欧洲流行的科隆马克银标准,蒂罗尔的大银古尔蒂纳采用的是蒂罗尔本地的标准TM,萨克森铸造古尔蒂纳形制的大银时已经是按科隆马克银标准了。
?? 1518年初,波西米亚的施利克Schlick的领主-斯蒂芬在他所辖的领地发现了大量银矿,他从萨克森找来采矿技师为他炸出银矿,又从各地找来矿工为他开采。他把这些矿场的人员安顿在约阿西姆斯塔尔镇,在1520年他死于出征之时,该镇已经有29座矿场和一个铸造厂了。这个厂就是约阿西姆斯塔尔Joachimsthal铸币厂,它铸造的泰勒就是约阿西姆斯塔尔泰勒。1525年左右约阿西姆斯塔尔泰勒开始被简称为“泰勒”。最初的泰勒含纯银27.2g。
?? 这种叫泰勒的大型银币在各处广泛传播:法国、北欧、俄罗斯甚至埃塞俄比亚。在德国富银区的亲王也大量铸造这种银币,其代表有萨克森、不伦瑞克-吕内堡、蒂罗尔、曼斯菲尔德、斯托尔堡。
----------------------------------------
第三章 古尔蒂纳体系标准
? ? 1524年在埃斯林根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德意志第一条货币法令由皇帝查尔斯五世颁布,史称埃斯林根帝国硬币法令。当时帝国主币为泰勒和盾。
法令内容主要有两点:
一、重申1泰勒重量为29.2克,纯度937.5。实质是确定泰勒沿袭古尔蒂纳体系1/9CM铸造标准。
二、第二条确定了与主币配套的辅币比值,不过从历史看来,主币与辅币的比值经常变化,鲜有稳定。
? 1泰勒=24格罗申=288芬尼=576赫勒
? 1盾=60克鲁泽=240芬尼=480赫勒
? 1泰勒=1.5盾=90克鲁泽
??1534年萨克森与波西米亚私自将本地区的泰勒成色降至903,币重不变,变相贬值。这反应出古尔蒂纳标准化在帝国内部执行阻力重重,泰勒开始脱离古尔蒂纳体系。因为埃斯林根帝国硬币法令在帝国各地区执行不力,为了调和地区矛盾,1551年奥古斯堡的帝国会议颁布法令将泰勒含银纯度降至882,币重升为31.18克,使其与金古尔登等值,这时1泰勒等于72克鲁泽。史称第一奥古斯堡帝国硬币法令。1559年奥古斯堡的帝国会议再次颁布法令,泰勒减重至24.62克,含银纯度升至931。史称第二奥古斯堡帝国硬币法令。
? ?? 第二奥古斯堡帝国硬币法令还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它将辅币的铸造标准定得太高,铸造辅币没有利润。本来帝国法令约束力就很低,各地君主都在辅币的铸造上偷工减料,导致辅币成色较低,泰勒对辅币的兑换比节节攀升。
----------------------------------------
第四章 帝国泰勒体系
? ? 开了N次帝国会议以后,1566年在莱比锡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引入帝国泰勒体系。规定帝国泰勒重29.2克,成色889,9枚帝国泰勒含1科隆马克银。这种泰勒比以前的稍微重些。
? 帝国泰勒体系建立的初衷是调和帝国内部的铸币矛盾,因为铸币权是分散的,客观上来说想完全解决尚不可行,当然历史也没有给这个机会:1618年波希米亚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民族及宗教起义为导火索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爆发,不仅使帝国分裂,也使得帝国泰勒体系遭受严重打击。
? 1618-1623年被称为“剪边时代” 。据官方数字,帝国泰勒与辅币克鲁泽的兑换如下:
1570年 1泰勒=68克鲁泽;1575年 1泰勒=72克鲁泽
1601年 1泰勒=84克鲁泽;1611年 1泰勒=90克鲁泽
1619年 1泰勒=108克鲁泽;1620年 1泰勒=180克鲁泽
1622年秋 1泰勒>1000克鲁泽
? ? 不过兑换比只是一个官方统计数值,在剪边时代没有上千枚的克鲁泽去兑换1枚泰勒的情况。1622年1泰勒实际兑换150克鲁泽,因为这些帝国泰勒也是掺假货色。
? ? 战争过后,帝国泰勒的铸造越来越困难,1667年8月27日萨克森、勃兰登堡、布伦瑞克-吕内堡在辛那修道院就协定区辅币铸造问题达成共识。史称《辛那地方货币协定》。
? ? 《辛那地方货币协定》规定区内泰勒减重至28.1克。但实际上这种泰勒并没有铸造,因为战后“盾”这种银币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帝国泰勒的位置,特别在1670初的10年间最是明显。所以《辛那地方货币协定》虽然就战后泰勒改革达成了一些意向协定,但战后货币体系如此混乱,会议成效不大。
? ? 1690年为了解决《辛那地方货币协定》的遗留问题,上述三个地区又在莱比锡召开货币会议将泰勒重量下降为25.9克,史称《莱比锡地方货币协定》。根据此协定,泰勒铸造标准已经从1/9CM缩水到1/12CM。史称莱比锡纯度。《莱比锡地方货币协定》是得到德国绝大部分地区承认的共识。1693年泰勒重新在德国广泛使用开来(除汉堡和吕贝克)
??? 1693年《莱比锡地方货币协定》在德国得到广泛承认后,市场上流通的泰勒分为两种,一种是按1566年1/9CM铸造标准的帝国泰勒;另外一种就是按1690年莱比锡纯度1/12CM铸造的泰勒。
??? 需要指明的1693年后帝国泰勒被称为实物泰勒Speciesthaler。因为早在1555年北德各邦根据埃斯林根帝国硬币法令制定了本地的货币记账单位,取名Reichstaler(帝国泰勒记账单位)。这种虚拟的记账泰勒遵循埃斯林根帝国硬币法令规定的兑换比:1 Reichstaler=90克鲁泽。按1566年引入的新体系铸造的泰勒恰好也叫Reichstaler。这2种Reichstaler一个是虚拟的记账单位,一个现实中被铸造出的泰勒银币。
?? ? 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根据先入为主的原则,按1566年新体系铸造的泰勒改名Speciesthaler。又因为Speciesthaler战后等于120克鲁泽,在很多资料注明:
1Reichstaler=1 Speciesthaler=4/3 Reichsthaler unit of account(1枚1/9CM的帝国泰勒=1枚实物泰勒=1帝国泰勒记账单位价值的4/3)
?? 1710-1740年,因继位、领土问题爆发欧洲内战。战争再次扰乱了德国货币体系。无论是1/9CM的帝国泰勒还是遵循莱比锡纯度1/12CM的泰勒都面临亏本铸造风险,此时的德国高值银币发行极少,市场流通的高值银币大都为外国货,最常见的是法国埃居。
----------------------------------------
第五章 普鲁士帝国泰勒体系
? ? 欧洲内战结束后,1566年制定的帝国泰勒体系与其1/9CM铸造标准名存实亡。18世纪中叶,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北德与巴伐利亚为代表的南德各自进行了新的泰勒体制改革。
? 1750年普鲁士建立了-普鲁士帝国泰勒体系,规定泰勒重22.2克,成色750,14枚含1科隆马克银。这个体系成为北德未来的基础货币体系。
1786年普鲁士帝国泰勒,背面:EIN REICHS THALER,无其他标识
?
1813年普鲁士帝国泰勒,背面:VIERZEHN EINE FEINE MARK,即14枚1科隆马克精银
----------------------------------------
第六章 协定泰勒体系
? ? ? 北德普鲁士进行改革的同时,南德的泰勒改革也在进行。1753年南德巴伐利亚与奥地利签订协定泰勒铸造标准:新泰勒重28克,成色833,10枚泰勒含1科隆标准银。协定泰勒标准广泛用于德国中南部萨克森等地区。也标志着帝国泰勒1/9CM的标准在南德被协定泰勒1/10CM取代。下列协定泰勒表述方法不一但实质一致:
1772年巴伐利亚协定泰勒,无任何标识
1766年奥地利协定泰勒,背面:AD NORMAN CONVENT 根据协定
1754年雷根斯堡协定泰勒,背面:X.ST.EINEF.C.M.即10枚1科隆马克银
1835年萨克森-哥堡-科萨协定泰勒,背面:ZEHN EINE MARK FEIN即10枚1精良马克银
----------------------------------------
第七章 王冠泰勒
? ?? 虽然1754年南德的巴伐利亚与其毗邻的奥地利建立了协定泰勒体系,制定了1/10CM的铸造标准。但是王冠泰勒流入南德对协定泰勒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 王冠泰勒最早在1775年由奥地利发行于奥属尼德兰,最初币重29.53克,纯度872,铸造标准是9-1/2枚合1精良维也纳马克银。王冠泰勒重量与成色比协定泰勒要高,所以它的价值被高估了。 1793年斯瓦比亚议政会Swabian Kreistag上它被正式定值为2盾42克鲁泽。1794年奥属尼德兰被法国占领,王冠泰勒被法郎取代。南德巴伐利亚、巴登、黑森-达姆斯塔特,符腾堡开始铸造这种泰勒。
? 1804年拿破仑战争更使得协定泰勒被王冠泰勒挤出南德流通市场。十九世纪初的30年里它几乎成为南德大型银币唯一代表,比如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1816至1837年铸造超过66万枚王冠泰勒而协议泰勒只铸造了3440枚。在巴伐利亚协定泰勒多用于纪念币铸造。
1831年巴登王冠泰勒
1821年巴伐利亚王冠泰勒(无标识)
1827年符腾堡王冠泰勒
----------------------------------------
第八章 普鲁士帝国泰勒体系延伸-北德篇
? ?? 1826年北德关税同盟建立。成员国先后引入了1/14CM普鲁士帝国泰勒标准。导致这一引入的实质是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的需要,也是帝国走向统一的前奏。下列泰勒表述方法不一但实质一致:
1839年萨克森帝国泰勒,背面:XIV EINE F.M.,14枚合1精良马克银
1835年黑森帝国泰勒,背面:XIV EINE FEINE MARK.,14枚合1精良马克银
----------------------------------------
第九章 普鲁士帝国泰勒体系延伸-南德篇
? ? 1827年巴伐利亚与和符腾堡组成南德关税同盟,后来其他一些南德邦国也参加进来。次年,汉诺威、萨克森、图林根各邦国和汉萨城市组成了对抗普鲁士的中德关税同盟。但在普鲁士的压力下,它于1831年瓦解了。1834年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图林根等邦国与普鲁士签订协定,此时由普鲁士领导的地区关税同盟实质已成长为德意志关税同盟。
? 1837年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法兰克福等南德邦发行了采用普鲁士帝国泰勒标准的2泰勒(3 ?盾)标志着在此之前南德流行的王冠泰勒推出流通市场。
1841年法兰克福2泰勒
1841年巴伐利亚2泰勒
上述2泰勒背后注明VII EINE F.MARK 即7枚1马克银,实质等于1泰勒的1/14CM标准
----------------------------------------
第十章 联合泰勒体系
? ?? 1857年维也纳协定废除科隆马克银CM标准,将1磅(即500克)作为新的标准计重,规定币重18.52克,成色900,30枚1磅。至此普鲁士帝国泰勒、协定泰勒都被联合泰勒取代,德国泰勒完成统一。
1858萨克森泰勒背面XXX EIN PFD. F.,即30枚1磅精银
?
1866奥地利泰勒背面XXX EIN PFD. F.,即30枚1磅精银
----------------------------------------
第十一章 泰勒衰亡
? ?? 普鲁士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溃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卻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1871年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军队击溃法军,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大部分德意志的邦国发行的“战胜法国纪念泰勒”是各邦发行的最后一枚泰勒。少数邦如萨克森除外,比如萨克森在1872年还发行了国王50年金婚泰勒。
? 1873年7月9号,馬克成为全德国统一的货币,不过当时只发行了0.5、1、2、5这几种银币,金币10、20.这不仅是联合泰勒的过渡期,一起要被替代还有南德盾、自由市的货币。1876年1月1日馬克成为德国境内唯一法定货币,不过3馬克一直没有发行,联合泰勒一直被当成3馬克使用,因为它们的价值几乎差不多(联合泰勒的含银量高一点)。
? 1908年,3馬克(16.6667 g ,含15 g 纯银)终于上市,联合泰勒退出流通标志着泰勒的历史使命的结束。
[ 此贴被toson在2010-06-12 14: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