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4年11月26日
 
 
 
本页主题: 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人气:1840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转帖
浅谈西藏佛像基本艺术特征

藏传佛教像系比较庞大,它们的造型较为复杂。佛像有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有汉地造像,但多数为西藏本地造像。它源于古印度佛教晚期的密宗金刚乘、时轮乘、易行乘,同时又有西藏原始苯教的神融入之中,蒙古、汉地的一些风格也融入到藏传佛教的佛像之中。

藏传佛教的佛像造型极为丰富多彩,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的显宗佛像;凶神恶煞、多首多臂的密宗佛像;妩媚动人的度母像;面憎目狞的佛母像;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的众神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彩多姿、反差强烈的众佛神世界。西藏本地除按《造像度量经》成佛造像外,还有内地和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流入,特别是西藏早期造像一下子把诸佛特征说清很难,下面仅就一般的特征说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西藏早期佛像的特征:佛头戴三幅冠(三叶冠、三花冠的简称),底座无十字金刚。其中宋代藏佛的主要特征,有头顶叶子,佛带衣纹,衣纹比较细,左臂胳肘与背身连起。宋代之后有一个小空洞。宋代的造像风格中白格(东印度)、尼泊尔风格影响较大;显密二宗佛像有明显区别。显系:释迦牟尼及八大弟子,密宗佛像方位:中位大日如来(毗卢那耶佛)白色;东方位阿措佛(蓝色)南方位宝法佛(金色)北方位不空佛(绿色)西方位阿弥陀(红色)。

藏传佛教佛像的分类:一、祖师系;二、佛系(一般密宗的佛像在前;显宗的佛像在后);三、菩萨系;四、佛母系;五、罗汉系(藏传佛教之中有十六罗汉);六、护法神系;七、财宝天王系等。在藏传佛教佛像之中,祖师的地位较为尊贵;男女双身像是藏传佛教佛像中特有的内容;女神像愤忿也是藏佛像中明显的特征。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2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藏传佛教佛像的基本特征:

1、 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时代特征不甚明显藏传佛教的匠师们,造像必须严格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格制作佛像。按照固定的程序重复的制作,难免是千佛一面,工匠的创作灵感只有体现在佛像的工艺与技巧上。所以造像在形式上变化的比较慢,一种样式它也可能延续几个世纪,但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所以在辨别佛像的年代时,看不到明显的时代特征。

2、无字像多,有字像少见。藏传佛教佛像,几乎没有纪年与题款,即使有也大多为六字真言、咒语,更罕有藏文纪年。在元、明、清时期,内地塑造的佛像中,偶尔可见汉文题款。现存于世的佛像大多数都是在50厘米以下的造像,较为珍贵的早期佛像大多数只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其原因是小型佛像便于保存和携带。藏地的佛像在断代上比汉地佛像困难大的多。

3、汉地佛像断代的依据是时代特征,藏地佛像断代依据是区域风格。藏汉长期一家又与中亚、印巴次大陆相接壤,所以西藏苯教文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汉地文化等都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和影响。古代的于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孟加拉(原东印度)、尼泊尔、印度等地,对藏地佛像艺术等有深刻影响。所以,国外的工匠们长期在西藏造佛像,同时把技术传授给藏族工匠。同时,印度原产地的佛像大量不断进入西藏。在西藏保存的佛像中,大量地保存着外来的佛像艺术。西藏不同地区的佛像,都吸收了外来的各种艺术的风格,佛像的造像艺术相互交织,佛像的风格非常的复杂纷繁,面目多样化。藏地的佛像与汉的佛像截然不同之处:汉地佛像主要区别是时代的特征;西藏藏地的佛像在于产地区域的风格。

西藏的本土佛像十世纪以前的较少。公元7—9世纪吐蕃时期,即佛教的前弘期,从有关藏文古籍记载中看,汉地、于阗、尼泊尔、印度工匠,曾在西藏塑造了一些佛像,他们把各地的佛像风格、造型都体现在藏地的佛像之中。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2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此时期的佛像遗存在世的极少公元10—13世纪,藏传佛教的后弘期,佛像的造像形式大多模仿外来的风格,基本上西藏西部地区受克什米尔、印度西北的斯瓦特(今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影响较大。西藏的中部、南部受印度东北帕拉王朝与尼泊尔艺术的影响较大;藏东受汉地的艺术影响较大。公元14—16世纪,西藏的佛像风格已逐步的渐渐成熟,到了公元15世纪,西藏的造像艺术、工艺达到了高峰。元代、明代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比较密切,元代西藏的造像面部与佛饰接近蒙古人;明代的西藏造佛从整体看显得粗犷而厚实。

藏传佛教从东传入内地,形成了汉藏造佛风格的融合。公元17—19世纪,是西藏佛像艺术发展的后高峰期。在公元18世纪前后,清朝政府扶持格鲁派,此时格鲁派兴旺发达,同时促进了佛像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这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西藏藏传佛教的佛像以藏中拉萨为中心和偏南的后藏萨迦一带为主,两地是制造佛像的主要制作地之一。藏传佛教佛像又具体分为藏中、藏西、藏东造型。

藏中佛像基本特征:

藏中的佛像,早期的佛像受尼泊尔与西藏苯教的影响较大,但是它又受印度和克什米尔的影响。明清时佛像又有一些汉式佛像的风格融入,藏中佛像的造型融入了诸多地方的特征。但是每一尊佛像的特征要区别对待:有的佛像上尼泊尔的特征较为突出与鲜明的多些;有的佛像与西藏的苯教比较接近;有的佛像又与汉式比较接近。总的来讲,一尊佛像中有诸多地区的特征融入之中。拉萨地区过去有许多尼泊尔等地的工匠阿尼哥是在藏著名的尼泊尔工匠。所以说藏中的佛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藏中的佛像总体来讲,在造像的风格上柔和适中,虽然造像的风格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大体上还是有共同的造型特征。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2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藏传佛教佛像很早的存世不是很多,在元代佛像与菩萨的造像中,主要是接受尼泊尔的佛像,它主要特征:佛、菩萨的面相、四肢比较丰满,额比较宽,肩也比较宽,腰较细;明王等佛像眼睛比较浑圆,身躯比较肥硕。衣纹上不太重视刻画,佛像只在袒右肩的含口处的部分有一些纹饰,右边施禅定印的手臂上有些纹饰,在表示袖口处及佛的腿部施些很浅的线。总的来说,这种比较突出形体,而不注重立体刻画衣纹的造型样式,是融入了印度萨尔那特的佛像造型样式。这种造型的莲花座一般为宽扁、上下施二层联珠、莲瓣大多为宽肥、表面的起伏比较平缓。

元代时,藏传佛教它深受着尼泊尔造像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尼泊尔艺匠阿尼哥在西藏建寺、建塔、塑像,于是这一时期尼泊尔造型的特征,流行于西藏地区。

明清时代,藏中的佛像,它融纳了各地佛像的造型,佛像的艺术风格比较突出本地的特征。尽管有汉传佛教佛像的特征,汉地宫廷的佛像在西藏有所发现,但这时西藏佛像艺术的本土风格已基本形成。

总体来讲,藏中的佛像比较敦厚,在造像的技术上比较熟练,现存的佛像大多是藏中的风格特征。但是,佛像的造型风格特征,又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的。有的时候,在一尊佛像上体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藏中的佛像,在装饰上有一部分它的明代风格特征比较明显,如衣纹比较喜欢用双嵌形,大多用联珠,空白的地方敲刻花纹;有的镶嵌宝石,它除了宝冠、白毫、嵌珞、臂钏常镶宝石的地方以外,在身上一些可嵌可不嵌的地方也镶嵌上宝石,使它显得华丽。但是,镶嵌的过于多,使人感觉琐碎,减煞了“佛气”、“神气”,增加了珠光宝气的“俗气”。

藏传佛教中的高僧像,他是西藏造像中一种非常特别的形象。他们的造像很难分辨出是藏中、藏西、藏东的造像,就把他们的像暂归藏地吧。高僧大德的塑像,除莲花生大师,密宗的玛尔巴、米拉日巴,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与弟子达赖与班禅大师有定型的造像外,在一些寺庙的高僧活佛,圆寂后大部分都铸有铜像。有大些的塑像,有些工艺一般。但是大部分塑像与铸造者本人有些相似,技法真实,刻画得十分合理,造型比较准确,极富有真实的感觉,其艺术水准不亚于西方的雕塑,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西藏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中,对祖师的崇拜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信教群众中,始终把达赖、班禅及各寺庙活佛放在崇仰第一位,研究西藏佛像也要把祖师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把西藏本土造像风格的脉络搞清楚,而不是简单的比较归类。对此,本人将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及。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2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藏西藏佛像的基本特征:

藏西(阿里)。藏西的佛像,受着克什米尔的影响较大,也有东印度的造像特征在佛像上的表现。由于阿里古格它正处在西藏的割据时期,又请到东印度及尼泊尔、克什米尔的高僧大德来古格传教。这些高僧来自不同的地域,也把不同地域(帕拉、芨多、拉达克、尼泊尔等)的造像风格融进藏西铸佛像艺术中。所以在它的佛像造型上,体现了多元化的风格。

藏西的佛像,它绝大多数是用黄铜为质地的(关于黄铜,古印度军在七世纪就可以炼冶出。),佛像的鎏金也较少,一般铜的质地是黄而泛白。因为佛像受克什米尔与东印度的影响较大,制作的工艺主要是:一般精细的璎珞、臂钏、手镯、坐垫等外镶有红铜或者镶银。藏西的佛像镶绿松石、宝石的不多见。

藏西佛像从整体来看,大多数是细蜂腰,特别喜欢装饰,眉部阴刻(线),一般眉毛比较长、耳环也比较大,佛的眼睛镶嵌银、佛的胸部呈三角形状,一般耳环是空的,佛的臂钏非常的饱满,但是胎质较薄。佛像的体态比较轻盈,不像克什米尔佛像那么宽厚浑圆。站立的佛像,身体比较明显的可见胸、腰、下肢三部分,给人一种感觉,觉得气势不够贯穿。佛像的四肢比较细,给人感觉非常优美,比例比较匀称,相比较克什米尔的佛像四肢饱满、圆浑有力。

藏西的佛、菩萨的头部略显的方圆,不像克什米尔的佛像强调面相浑圆,佛像的五官刻画的比较突出而深刻,眼睛比较修长而眼敛低,鼻子的侧面呈钩状,人中部分比较宽,上嘴唇上翘,眉毛大多数在隆起的眉弓上再刻上阴线,极高的挑起,有的眼白和眉毛上嵌有红铜或者是银。佛像的冠饰与菩萨冠饰多用的是三枚或五枚叶片组成,(俗称“叶冠”)冠饰制作的非常轻巧剔透。

高束的发髻,显得瘦削高耸,有的佛像觉得单薄,冠的各饰件又用横带加以固定。藏西佛像最明显特征,是束冠之缯带向两侧成蛇形状,显得非常飘舞而潇洒,双耳上的缯带结束成蝶状或花朵的形状,显得非常美丽大方。菩萨的宝冠、缯带和身后的飘带相互结成,像一张镂空的背光状。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4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5
2009-06-18 16:3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5 楼

总而言之,藏西的佛像的璎珞大部分成“ ”形状,而且常垂于两乳内侧。裙的束腰与小腿部分的边缘稍加一些纹饰,一般腿部呈的是三角形,有的嵌银或者是红铜。佛像的宝座,它的正面呈扁形的梯形,一般底座的外缘向外边撇,卷唇或者是饰在联珠。它的莲瓣比较肥大而扁,花的形状比较偏肥,里面呈的是卷唇状,底座的一层莲花是半卷的小舌,二层的边是卷的,一般台座的正面只排列六、七个莲花瓣,底座的莲花瓣纹饰比较朴素,尖端呈卷唇的形状。底座的盖与周边的缘壁用包底的办法固定。

藏西的佛像一般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四臂观音站姿像,各种菩萨坐姿像为主,站立的佛像比较少。佛像大部分是寂静相的表情,与其他地方造像相比,它双身佛像和各种恐怖的明王像、空行母等比较少一些。

藏东佛像的主要特征:

藏东的佛像它是以昌都、四川藏区、甘肃、青海等地为主地,藏东的佛像以昌都地区为中心。藏东佛像究竟是什么样,具体的比较难说,根据近来国内外出版的有些资料来看,大多数将藏东的佛像与蒙古佛像相提并论,一般明清的佛像较多,藏东与内地接壤,在造像的特征上,受汉传佛教的影响比较大,佛像的表现上它既有汉式特征,又有藏式的特征。

藏东佛像,明清时期,菩萨的造像一般大多数是宽额阔脸,颧骨部比较高空,鼻翼宽而肥,突出了蒙古人的五官特征。佛像的胸部比较宽厚,胸部肌肉大而隆起,显得雄壮有力,菩萨像的胸部多为采用汉式衣纹手法,但是也呈程式化而没有真正雕刻的意味。莲花底座的特点较强,莲瓣比较宽肥,但是造型并不是很优美,有些显得臃而无力。璎珞、帔帛的工艺特别精细,但是佛像远看不是很醒目,比较细碎烦琐,佛像的立体感觉起伏比较小。藏西佛像的璎珞呈U形状,它从两乳内侧垂下,而藏东的佛像璎珞呈U形,它是从两乳头外侧垂下。冠两侧的束带和帔帛由两侧下垂,然后再向上卷成三曲折的祥云状。

作者: 白玉芬   编辑: 邢彦玲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