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纵横拍卖] 12月22日纵横冬季百万拍卖会B [纵横拍卖] 百项钱币130场,12月25日圣诞节开拍
2024年05月18日
 
 
 
本页主题: 唐宋雕板(版)印書之興盛 人气:355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297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599
可用积分:4368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05-16
2023-01-18 22: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唐宋雕板(版)印書之興盛

本帖被 完美 从 历代古钱 移动到本区(2023-01-25)
图片:


图片:


唐宋雕板(版)印書之興盛
讀到一篇記者訪問北京中國錢幣博物館前館長戴志強先生的文章 .
http://www.coin007.com/bbs/read.php?tid=54595
要熟悉歷史知識,了解錢幣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當時的科學技術、人文思想,把錢幣融入社會之中,而不是孤立的東西;要掌握文獻資料,並要了解後人對這些資料的應用和認識情況;

唐宋雕板(版)印書之興盛
  
吾國書籍,代有進化。由竹木而帛楮,由傳寫而石刻,便民垂遠,其法夥矣。降及隋、唐,著作益富,捲軸益多,讀書者亦益眾,於是雕板印書之法,即萌芽於是時焉。

《中國雕板源流考》(孫毓修):“《河汾燕聞錄》(陸深):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造。”“《敦煌石室書錄》:大隋《永陀羅尼本經》上面,左有施主李和順一行,右有王文沼雕板一行,宋太平興國五年翻雕隋本。”“柳玭《訓序》:中和三年,在蜀閱書肆所鬻書,率雕本。”“《國史志》: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術數小學字書。”“《猗覺寮齋雜記》(朱昱):唐末益州始有墨板。

然隋唐之時,雕板之法,僅屬萌芽,尚未大行。故唐人之書,率皆寫為捲軸,而印刷成冊者流傳甚希。雕板大興,蓋在五代,官書家刻,同時並作。
《舊五代史》:“後唐明宗長興三年,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制國子監田敏校正《九經》刻板印賣。”《五代會要》(王溥):“長興三年二月,中書門下奏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板,敕令國子監集博士生徒,收西京石經本,各以所業本經,廣為鈔寫,仔細看讀。然後僱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隨帙刻印,廣頒天下。如諸色人要寫經書,並須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其年四月,敕差太子賓客馬縞、太常丞陳觀、太常博士段顒、路航、尚書屯田員外郎田敏,充詳勘官,兼委國子監於諸色選人中,召能書人,端楷寫出,旋付匠雕刻。每日五紙,與減一選。”“周廣順三年六月,尚書左丞兼制國子監事田敏,進印板《九經》書《五經字樣》各二部,一百三十冊。又《和凝傳》:凝長於短歌艷曲,尤好聲譽,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數百冊,分惠於人焉。”《揮麈錄》(王明清): “蜀相毋公,蒲津人。先為布衣,常從人借《文選》、《初學記》,多有難色。公歎曰:'恨餘貧不能力致,他日稍達,願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學者。'後公果貴顯於蜀,乃命工日夜雕板,印成二書,复雕《九經》諸史。西蜀文字,由此大興。
  
度其情勢,似以蜀中刻板為早。自唐季及五代,時時有雕板印書者,故毋昭裔必就蜀中刻之。而唐《周官》板所刻既多,費時亦巨,自長興至廣順,歷四朝七主二十四年乃成,可知創始之不易矣。

北宋之初,雕印書籍,先佛藏而後儒書。
《大藏經雕印考》(常磐大定)引南宋僧志盤《佛祖統記》曰:“宋太祖開寶四年,敕高品、張從信往益州雕《大藏經》板。至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板成,進上,凡四百八十一函,五千四十八卷。

以其所刻藏經之數,與五代所刻儒書之數校之,則《九經》一百三十冊,歷二十四年始成;《佛藏》五千餘卷,僅十年而成,可以見雕印之法之進步矣。嗣是賡續刻書,經史注疏皆備。

《玉海》(王應麟):“太宗端拱元年,敕司業孔維等校勘孔穎達《五經正義》,詔國子監鏤板行之。”“真宗景德二年,幸國子監,歷覽書庫,觀群書漆板,問祭酒邢昺曰:'板數幾何?'昺曰:'國初印板,止及四千,今至十萬,經史義疏悉備。'帝褒之。因益書庫十步,以廣所藏。

後世官書,多雕印於國子監,號稱監本,亦歷史上相沿之例也。  

刻板之法既興,視抄寫為便矣。然猶必按書雕之,不能以簡馭繁也。於是又有活字排印之法。

《皇朝事實類苑》(江少虞):“慶曆中,有布衣畢昇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鐵板其上,以鬆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場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用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一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慶曆當西曆紀元後1040餘年,距西洋人之發明,蓋先四百餘年。

《西洋通史》:“關於活板之發明,荷蘭人謂始於可斯特Coster,德人則謂始於葛登堡Gutenburg(1397~1468),其他異說尚多。要以可斯特發明刻板於1420年之說為近。葛登堡則由訪問可斯特之工場,見其木板,後於1438年,始改良而為木製活字。其後更與佛奧斯忒(Johan Fust)等共制金屬活字板,時在1452年。”

西人多稱其印刷術得自中國,殆即畢昇之法。惜昇之生平無可考耳。  

古書多作捲軸,後始變為單葉。宋人之書,多作蝴蝶裝,即今西書式也。

《中國雕板源流考》引張萱《疑耀》曰:“秘閣中所藏宋板書,皆如今制鄉會進呈試錄,謂之蝴蝶裝。其糊經數百年不脫落。” “孫毓修曰:按清季發內閣藏書,宋本多作蝴蝶裝,直立架中如西書式,糊漿極堅牢。”  

惟其書甚長大,不便翻閱。故宋時又別有巾箱本,以今日所傳宋本書考之,其小者板心高不過三寸許,寬二寸半,一頁刊三百二十四字,幾如今之石印縮本。而字畫清朗,不費目力,此可見宋時刻工之精矣。刻書多而書肆興,不第售官印之本,且自刻而自售焉,是為坊本。宋時書肆有名者,如:王氏梅溪精舍、魏氏仁寶書堂、秀岩書堂、瞿源蔡潛道宅墨堂、廣都裴宅、稚川世家傳授堂、建安劉日省三桂堂、建邑王氏世翰堂、建安王懋甫桂堂、建安鄭氏宗文堂、建寧王八郎書舖、建安慎獨齋及建安劉叔剛宅,皆有書傳於今,為研究宋板者所稱。而建安余氏自唐已設書肆,至宋益盛,有勤有堂、雙桂堂、三峰書舍、廣勤堂、萬卷堂、勤德書堂等名,蓋刻書、售書之世家也。建安書肆,皆聚於麻沙、崇化二坊,其板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惟校勘不精,故世稱書板之惡劣者曰麻沙板。

《天祿琳瑯書目續編》:“《儀禮圖》,是刊序後刻'余志安刊於勤有堂'。按宋板《列女傳》,載建安余氏靖安刻於勤有堂,乃南北朝余祖煥,始居閩中,號勤有居士。蓋建安自唐為書肆所萃,余氏世業之,仁仲最著,岳珂所稱建安余氏本也。”“孫毓修曰:按余氏勤有堂之外,別有雙桂堂、三峰書舍、廣勤堂、萬卷堂、勤德世堂等名。《平津館鑑藏記》、《千家集注分類杜工部集》及《分類李太白集》,皆有'建安勤有堂刊篆書'木記。”《福建省志?物產門》:“書籍出建陽麻沙、崇化二坊,麻沙書坊元季毀,今書籍之行四方者,皆崇化書坊所刻者也。”《老學庵筆記》(陸游):“三舍法行時,有教官出《易》義題云:'乾為金,坤又為金,何也?'諸生乃懷監本《易》至簾前,……請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板,若監本,則坤為釜也。'”

印售之書既多,藏書者亦因之而多。考宋初崇文院著錄及宣和館閣《嘉定書目》,其數雖不迨隋、唐,

《文獻通考》(馬端臨):“祖宗藏書之所,曰三館秘閣,在左昇龍門北,是為崇文院。自建隆至大中祥符,著錄總三萬六千二百八十卷。”“景祐三年,詔購求逸書,仿《開元四部錄》為《崇文總目》。慶曆初成書,凡三萬六百六十九卷。”“淳熙四年,秘書少監陳騤等言:中興館閣藏書,前後搜訪,部帙漸廣,乞仿《崇文總目》類次。五年,書目成,計見在書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較《崇文》所載,實多一萬三千八百一十七卷。後參三朝所志,多八千二百九十卷,兩朝所志,多三萬五千九百九十二卷。嘉定十三年,以四庫之外,書复充斥,詔秘書丞張攀等讀書目,又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而太常博士之藏,諸郡諸路刻板而未及獻者,不預焉。”《宋史?藝文志》:“徽宗時,更《崇文總目》之號為《秘書總目》,詔購求士民藏書,其有所秘未見之書、足備觀採者,乃命以官。且以三館書多逸遺,命建局以補全校正為名,設官總理,募工繕寫,一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樓,一置秘閣。自熙寧以來,搜訪補輯,至是為盛矣。嘗歷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卷,次仁、英兩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欽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萬六千二百八十九卷。最其當時之目為部六千七百有五,為卷七萬三千八百七十有七焉。”
而士大夫家以藏書名者,所在多有。其逾萬卷者,如榮王宗綽,《史略》(高似孫)稱濮安懿王之子榮王宗綽,聚書七萬卷。王欽臣,《宋史新編》(柯維騏)稱王洙,字原叔。泛覽傳記,無所不通。子欽臣,字仲至。性嗜古,藏書數万卷手自讎正。徐度《卻掃編》稱王仲至家書目四萬三千卷,而類書之卷冊浩博。如《太平廣記》之類,皆不在其間。宋敏求,《宋史新編》稱宋敏求,字次道,家藏書三萬卷,皆略誦習。李淑,《群齋讀書志》(晁公武)稱李淑撰《邯鄲圖書志》,載其家所藏圖書二萬三千一百八十六卷。田偉,《群齋讀書志》稱田偉居荊南,家藏書幾三萬卷。 《荊州府志》亦稱宋田偉,燕人。為江陵尉,因家焉。作博古堂,藏書三萬七千卷。蘇頌,《嘉定鎮江志》(羅憲)稱蘇丞相頌,家藏書萬卷。李常,《宋史?李常傳》稱李常,字公擇。少讀書廬山僧舍,留所鈔書七千卷,名曰李氏山房。 《齊東野語》(周密)稱李氏山房藏書之富二萬卷。晁公武,《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稱《晁氏讀書志》二十卷,晁公武撰。 《群齋讀書志》稱吾家舊藏,除其重複,得二萬四千五百卷。蔡致君,《夷門蔡氏藏書目序》(蘇過)稱蔡致君喜收古今之書,手校而積藏之。凡五十年,今二萬卷矣。葉夢得,《揮塵錄》(王明清)稱葉少蘊平生好收書,逾十萬卷。鄭寅,《澹生堂藏書訓》(鬱承璞)稱莆田鄭子敬,藏書卷帙,不減李獻臣。陳振孫,《齊東野語》(周密)稱陳直齋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且仿《讀書志》作《解題》極其精詳。周密,《杭州府志》:周密,字公謹。官義烏令,著有《齊東野語》。書中謂“吾家三世積累,凡有書四萬二千餘卷。皆以藏書為世所稱。其最富者,至逾十萬卷,蓋超過於宋之館閣矣。得書易,則讀書者不甚愛惜。其學力轉不逮印刷未興之先,宋人之文多有論之者。

《李氏山房藏書記》(蘇軾):“餘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 《文獻通考》:“葉夢得曰: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摹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人不多有,而藏書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有善本,學者以傳錄之難,故其誦讀亦精詳。五代時,馮道始奏請官鏤板印行。國朝淳化中,復以《史記》、前後《漢書》付有司摹印,自是書籍刊鏤者益多。士大夫不復以藏書為意,學者易於得書,其誦讀亦因滅裂。”
然宋時博聞強記之士甚多,皆由刻書藏書者之眾所致。未可以“束書不觀”及“誦讀滅裂”概全體之學者也。

(選自柳詒徵編著:《中國文化史》(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

戴會長的話一直謹記
要熟悉歷史知識,了解錢幣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當時的科學技術、人文思想,把錢幣融入社會之中,而不是孤立的東西;要掌握文獻資料,並要了解後人對這些資料的應用和認識情況;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