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5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2
|
其一:單純模仿。清廷原在各省均設都督與巡撫二職,以互相牽制;清末新政,飭裁巡撫,以明許可權。聯豫以為“各行省地大事殷,尚宜歸併員缺,以一政權。況藏地規模較簡”[24],則更應如是,遂有裁撤幫辦大臣,改設左、在參贊之舉。清廷教育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是培養“尊崇孔教,愛戴大清國”之人,於是在新式學堂中,儒學仍是蒙養院、初等小學堂學業的基本內容;西藏新式學堂的規定一依《各學堂管理總則》而辦。蒙養院的簡章規定:設孔子牌位,每月初一、十五日由教習帶領學生行叩首禮;初級小學堂簡章明文規定,尊孔、忠君、明倫、愛國為其宗旨,且把尊孔列為首位。課程中,讀經、講經、修身、格致諸門均以講解儒學經典為主,而雍正的《聖諭廣訓》更是學生必誦之文。
其二:領會精神。在清末清廷改革地方官僚制度的目的便是削弱他們的權力,力圖將他們置於中央政府各部之下,以建立一個一元化的政體。可以說,聯豫也想借機調整駐藏大臣的機構,企圖擺脫西藏地方政府的束縛。其最明顯的行動便是,很少吸收西藏地方人士參與新政;對僧俗上層的處理過激。聯豫知道:“藏中正辦理一切新政,……衙門公事,在在需人”。[25]因此,請調隨員入藏任職之奏牘即達10片之多,經批准的咨調人員先後不下40餘人,足見其急需用人之心態。但所調人員,卻視西藏為畏途,“以道途險遠,辭不赴調者,殆居多數;餘或中途辭差,或因病去藏,或差滿假歸”。[26]所剩供差遣的人員不及十之一二。故聯豫常有乏才之歎。儘管如此,他卻很少增補西藏地方人士參與新政。在其奏稿中,涉及增補其地方官員的奏牘共4片,但只是循舊例簡放戴琫、頗琫及噶倫等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職,無一是奏請其參加新政之事的。西藏僧俗官員不能從新政中得到好處,反而面臨著失去權力的威脅,於是他們對新政採取消極抵制的不合作態度,甚至頑固抗拒。因此,聯豫曾奏雲:“西藏蕃官,性情執拗異常,往往紮飭一中,遲至數月,而不稟複,或藉口于達賴之未歸,或托詞於眾議之未協,雖極力催詢,置若罔聞。至於三大寺僧眾,則尤為恃眾藐玩,總謂佛法無邊,外人決不足慮,其執迷已久,一時斷難醒悟”。[27]聯豫此語或有誇大,卻也道出了新政因不符藏情而舉步艱難的實際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