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彦成的币改建议,道光皇帝谕批为: “普尔钱以一当五,行用多年,兹那彦成等请改铸当十钱,相间通用,事属创始,必须试行无弊,方为妥协。著详加体察,如果通行便利,固属甚善,倘有轻重搀杂,格碍难行之处,即据实奏明停止。将此谕令知之”。⑨ 虽然态度很慎重,但基本还是同意的。那彦成遂于当年试铸了“当五”、“当十”钱,并于第二年即道光九年将“当十”钱的比例由十分之三提高为十分之五,即“当五”、“当十”钱各占一半。 “当五”即指一枚红钱当五枚制钱,这原本就是红钱与制钱的兑换比值,所以“当五”钱实际仍为一文的小平红钱。“当十”是指一枚红钱当十枚制钱,相当于两枚小平红钱,即为折二红钱,实际上是一种大钱。又因为铸有道光八年,因此,道光“八年五”、“八年十”又是一种既纪年又纪值的钱币,这是一种崭新的钱币命名形式。
那彦成的币改客观上增加了红钱的铸币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疆的“钱荒”,也节省了铸钱费用,按那彦成奏折中估计,每年可节省白银三千三百两左右。这都是积极方面的作用。但也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以后,南疆各铸钱局所铸小平钱必须加铸“十”字,否则当地维吾尔族民众认为不是官铸钱,只能折半使用。它更是后来咸丰朝广铸大钱的滥觞,并成为主张铸大钱者,如御史张修育等的现实依据,⑩影响远远超出了新疆,在清代货币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四)阿克苏局铸行的圆形方孔银钱 道光七年(1827)二月,为镇压张格尔叛乱,大军云集阿克苏,出现了“银贱钱贵”红钱稀少的“钱荒”。扬威将军长龄奏请在阿克苏局铸造红钱式样的银钱,“阿克苏局内采买铜斤甚少,不敷鼓铸。查有口内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口外向不通用,据局员禀称,请将此项银两照普尔红钱之式,改铸银钱,每银钱一个,计重库平一钱,加以火耗,抵作普尔红钱十六文,……与普尔钱兑用,回户商民亦俱乐从”。(11)该银钱圆形方孔,正面为汉文“道光通宝”,背穿左右铸满、维文阿克苏,完全仿照红钱式样。重库平一钱,抵红钱十六文。但仅仅使用一年,就不再流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