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4年11月22日
 
 
 
本页主题: 【錢幣專家周衛榮古錢幣專題】 人气:615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32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603
可用积分:4502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11-13
2023-01-29 08:3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錢幣專家周衛榮古錢幣專題】

【錢幣專家周衛榮古錢幣專題】
一、【周衛榮:揭開古錢幣鑄造的奧秘】 轉金融時報
範鑄法是普遍應用於隋唐以前的鑄錢工藝。在傳統的鑄造方法早已退出造幣領
域的今天,為什麼要開展這樣一項研究?研究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具有怎樣的影響和意義?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古代範鑄法鑄錢工藝模擬實驗研究”項目主持人、中國錢幣博物館教授級研究員周衛榮。

周衛榮說,鑄錢是中國古代持續時間最長、實踐量最大的鑄造活動,其中蘊含了許多重大的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然而,長期以來,學術界,尤其是冶鑄界主流
學術圈,對中國古代鑄錢工藝技術成就缺乏認同。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對古代鑄錢工藝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人們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存在分歧,如對石範能否鑄錢、銅範能否鑄錢、漢半兩疊鑄範(原始疊鑄)是否存在,以及陶範、石範與銅範之間的演變關係、疊鑄工藝的演變等。也就是說,古代遺存下來的大量精美錢幣,究竟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科學而準確的回答。對古代範鑄法鑄錢工藝進行深入研究,既是錢幣學研究的迫切需要,也是冶鑄技術史和科技考古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中國錢幣博物館與鄂州市博物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湖北錢幣博物館、鄂州市錢幣學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針對這些關鍵問題進行了模擬實驗研究。

周衛榮說,模擬實驗研究取得的直接成果,是解決了此前在這一領域長期存在
的不正確看法、錯誤論斷以及一系列有爭議的問題。首先是關於先秦時期在泥型上直接刻範鑄錢的說法,實驗證明完全不可行。先秦空首布範由煉泥製成,泥沙顆粒要小於100 目,烘範溫度達1000℃以上,持續時間30小時。空首布的祖範是石範。鑄造空首布的技術關鍵在泥範的燒製和泥芯的製作。第二是石範可以直接鑄錢。古代石質錢範大都為滑石和綠泥石,石範鑄錢的關鍵是烘範溫度和澆注角度的控制。石範鑄錢在中國古代不僅存在,而且開啟了我國鑄錢業的第一個大發展期。這一工藝傳承商周的石範澆鑄,在西漢早期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並為銅範的發展普及和疊鑄工藝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第三是確定了漢半兩圓盤銅範母屬於原始疊鑄;疊鑄起源於鑄錢,鑄錢業發明了疊鑄工藝。這一技術創新是在漢初政策開明、思想解放、技術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鑄錢實踐中萌生的,在中國傳統鑄造領域具有革命性的影響,至今尚在使用。四是解決了銅範是否可以直接鑄錢的問題。銅範鑄錢的說法長期受到冶鑄界的質疑,我們的模擬實驗研究證明,銅範是可以直接鑄錢的,銅範鑄錢的關鍵是銅水不能與範體直接接觸,要有隔離層,且隔離層必須超薄、堅固、耐高溫。漢代的鑄錢業繼承發展了先秦的金屬範鑄造工藝,並把它不斷發展光大,推向極致。五是石範不僅可以鑄錢,而且可以作為祖範鑄造銅母範;疊鑄銅範母大都由石範澆鑄而成。進一步,我們發現,範鑄法鑄錢經常使用石範作祖範。六是南朝蕭樑的鑄錢工藝,是一種超薄雙面型疊鑄。這種改進了的疊鑄工藝,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是鑄錢推動傳統鑄造工藝不斷創新發展的又一重要例證。蕭樑雙面疊鑄的關鍵是,子泥範必須由煉泥製成,範料顆粒要小於100 目,烘範溫度要達到1000~1100℃。

長期從事錢幣學與冶鑄史研究的周衛榮認為,這些研究直接針對范鑄法鑄錢工
藝,首先解答了中國古代錢幣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於中國古代鑄錢工藝發展的系統理論,但取得成果的意義並不僅僅局限於鑄錢領域。中國古代鑄錢工藝發源於青銅時代。 “三代”(夏商周)之後,青銅文化衰落,但青銅範鑄技術的精華由鑄錢業繼承下來,並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鑄造實踐中不斷演進。不論古今中外,錢幣製造總是不斷發明新技術、運用新技術,這是鑄錢業引領中國傳統鑄造工藝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所在。中國古代鑄錢技術的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內在動力,即盡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盡可能保持錢幣重量和成色的一致。對中國古代鑄錢工藝技術成就,周衛榮作瞭如下概括:鑄錢繼承了石範、金屬範澆鑄工藝傳統,並將其推向技術高峰;鑄錢發明了疊鑄工藝和母錢翻砂工藝。由於“疊鑄”和“翻砂”工藝是青銅時代之後中國傳統鑄造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項新技術新工藝,因此,鑄錢工藝的發展代表了秦漢之後中國傳統鑄造工藝的發展。周衛榮最後說,這項模擬實驗研究的成功還表明,採用科學方法,多學科協作,對錢幣學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個項目就是集合錢幣、考古、科技史等多領域、多學科的研究力量,採取多種科學方法進行的,用鑑定委員會的鑑定意見來說,就是“實驗方法科學嚴謹,分析依據合理充分,實驗論證縝密”,因而其成果具有說服力。這也是我國錢幣學向縱深發展的一個實例——錢幣學研究已經可以為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依據,產生影響。


[ 此贴被前緣在2023-01-29 08:43重新编辑 ]
顶端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32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603
可用积分:4502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11-13
2023-01-29 08:3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二、再現兩千年鑄錢工藝輝煌——《金融時報》專訪錢幣專家周衛榮
中國是世界上鑄造錢幣最早的國家之一,從春秋中期至19世紀末西式機制幣技術的傳入,傳統的錢幣鑄造基本上未曾間斷。中國也是世界上鑄造錢幣數量最多的國家(西漢時,120年間鑄錢280億;盛唐時,每年鑄錢3.27億;北宋時,年鑄額達60億之巨)。鑄錢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最具體系的鑄造行業,也是實踐量最大的鑄造活動。它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精華,而且不斷推動中國傳統鑄造技術向前發展,譜寫了一曲輝煌的鑄造史。目前,一個全面展示中國古代鑄錢技術的展覽———“中國古代鑄錢工藝展”,正在中國錢幣博物館緊鑼密鼓籌辦,日前,記者採訪了“中國古代鑄錢工藝”課題研究負責人、著名鑄幣史專家周衛榮研究員。

記者:中國鑄錢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鑄錢與我國古代青銅鑄造有什麼聯繫?

周衛榮: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發達的青銅技術舉世聞名,它的基本特點是“模/範—熔液—澆注”,它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鑄造文明。我國古代鑄錢與青銅鑄造有著緊密的聯繫,早期的青銅貨幣,實際上就是一類小型青銅鑄件;夏商周三代之後,青銅文化衰落,但青銅範鑄技術之精華,乃由鑄錢業繼承,並由其不斷向前推進。

記者:從考古資料看,我國古代很早就用石範澆鑄,石範在鑄錢業中也有應用嗎?

周衛榮:中國古代使用石範鑄造的時間很早,早在青銅時代伊始,石範已用於簡單型青銅器件的澆鑄。然而,在秦及其前的數百年間,石範並沒有擔當起澆鑄錢幣的主角。先秦使用最多的是泥範,秦朝泥範、銅範並用,石範使用很少。

漢初,由於社會經歷了大動亂,萬物凋敝,物質財富極其匱乏。朝廷為了盡快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一方面,降低對鑄幣標準的要求,推行“即山鑄錢”和“聽民放鑄”的貨幣政策,即民間鑄幣合法化;另一方面,不斷進行貨幣大小和形制的變革。石範,成本低,易操作、不易變形,且可以多次使用;可以隨著幣制的改變而隨時改刻再用,因此,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出土石質錢範主要集中在漢高祖(前206年)至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的80餘年間(即漢半兩時期)即是證明。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以來全國出土的漢代石質錢範有300餘件,其中,95%以上都在漢半兩時期;而這一時期的出土錢範絕大多數是石範。

記者:那麼,在我國什麼時候開始用銅範鑄造的呢?

周衛榮:就現有資料來看,鑄錢很可能是最早使用銅範的,楚國蟻鼻錢銅範和戰國秦半兩銅範就是典例。但漢武帝之前,銅範使用並不普遍,製作也比較簡陋;漢武帝之後,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和嚴格的鑄幣制度,使銅範在石範之後得到空前的發展,並把這一工藝推向極致。

記者:在鑄造史上,“疊鑄”工藝是什麼時候產生的?與鑄錢有關嗎?

周衛榮:應該說關係很密切。事實上,“疊鑄”工藝是鑄錢業發明的。過去人們把疊鑄工藝產生的時間上推到春秋戰國甚至西周,現在看來是錯誤的。疊鑄產生於西漢早期,它是在西漢初期,政策開明,思想解放,技術開放,鑄錢業百花齊放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是鑄錢業對中國傳統鑄造技術發展的一大貢獻,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飛躍。 “疊鑄”不僅能在大幅提高鑄造產量的同時保證鑄件的質量,而且省工、省時、省料,顯著降低鑄造的成本。理論上一塊銅母範,可以翻無數的子泥範,而且是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規格。

記者:那麼,翻砂鑄錢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周衛榮:鑄錢不僅發明了“疊鑄”工藝,而且還發明了“翻砂”工藝。大約到北朝時期,鑄錢業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規模的鑄造實踐中,又發明了一種新工藝———母錢翻砂工藝,實現了中國傳統鑄錢技術的第二次飛躍。
疊鑄與翻砂,由鑄錢業發明的兩項傳統鑄造工藝,時至今日尚在使用。
中國四千餘年的金屬文明,青銅時代開創了前兩千年的鑄造史,鑄錢業則譜寫了後青銅時代兩千年的鑄造史。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此次辦展情況,大約什麼時候正式開館?
周衛榮:這一展覽是以中國錢幣博物館重點科研課題“中國古代範鑄法鑄錢工藝研究”(獲2005年度銀行科技發展二等獎)為藍本設計的;這一專題的大型展覽,不僅在我們錢幣博物館是首次,在全國的博物館也是首次。為了舉辦這一展覽,我們錢幣博物館各部門密切配合,將要展現給大家的是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顶端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32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603
可用积分:4502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11-13
2023-01-29 08:3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三、唐代錢幣的翻砂鑄造-----周衛榮
唐代的砂型鑄造
    近年來的出土資料證明,唐代普遍採用砂型鑄錢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有多方面的證據:
(1)錢範絕跡,至今未有明確用於鑄錢的錢範出土。
(2)錢背常見錢緣的壓痕,這是砂型鑄錢常見的現象。(錢背常見錢緣的壓痕 , 乃面部修樣時敲打重力背底部受壓所呈之痕 , 實為銅樣雕制的特徵)
(3)已有多處唐代砂型鑄錢遺址發現。
筆者已經考察過的就有山西長治唐代開元通寶鑄錢遺址、遺物,廣東廣州市區唐代開元通寶鑄錢遺址、遺物,陝西寶雞乾元重寶砂型鑄錢遺物。
無論是上述這些鑄錢用具,還是唐代的錢幣實物,都說明唐代砂型鑄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由鑄錢業發明的砂型鑄造在唐代也已用到其他行業,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唐玄宗開元年間為黃河蒲津渡浮橋鑄造的大鐵牛。 《新唐書》卷39《地理志三》載:“河西……有蒲津關,一名蒲坂。開元十二年鑄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鐵也,夾岸以維浮梁。”《唐會要》卷86《橋樑》載:“開元九年十二月九日,增修蒲津橋……引以鐵牛,命兵部尚書張說刻石為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西省永濟市考古工作者在當年黃河蒲津渡浮橋處發掘出土了唐開元鐵牛四頭(最輕的重26.1噸、最重的45.1噸)、鐵人四尊、鐵山兩座和七星鐵柱,經我們研究,七星鐵柱(加橫梁一根,實為八棵鐵柱)和每頭鐵牛下6根直徑約40厘米粗、3米多長的大鐵柱,皆是採用地坑造型砂型工藝鑄造;地坑造型砂型鑄造,直至當代還在使用。可見,唐代的砂型鑄造不僅已經發展成熟,而且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翻砂工藝發明的歷史意義
砂型鑄錢,只需母錢和型砂就可實現循環往復的連續的鑄造作業,省去了範鑄法作模製範所必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大大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於母錢可以來自於同一枚祖錢,因此,也大大提高了標準化程度。無疑,翻砂工藝的發明是我國傳統鑄造業的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飛躍。這一技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鑄造業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秦漢以後,雖然以青銅器為標誌的青銅範鑄已經衰落,但錢幣鑄造方興未艾,鑄錢業從工藝思想上傳承了青銅範鑄。但鑄錢又不同於青銅器鑄造,錢幣是經濟領域的產品,它要講究成本和效率,要講究標準化;不斷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和標準化是鑄錢工藝發展的方向。在經歷了漢代大規模的石範鑄錢、銅範鑄錢以及其後的疊鑄工藝之後,至北朝終於孕育發明了砂型鑄造,極大地提高了鑄造工藝的效率。我國在盛唐時年鑄錢3億多,北宋時達近百億之巨,如果沒有翻砂工藝的技術支撐,那是不可想像的
顶端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32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603
可用积分:4502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11-13
2023-01-29 08:3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黃銅錢”和“白銅錢”的問題(周衛榮)

近來在泉界朋友交談中,經常聽到提及“黃銅錢”;各地的錢幣研究刊物也經常有所報導。筆者認為,其中多屬臆斷。因此,就這一問題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黃銅”與“黃銅錢"
我們今天所說的“黃銅”,是指銅鋅(CU——ZU)合金,即是以鋅為主要合元素的銅基合金,當然,亦可以包含少量的其他金屬如鉛、錫等。但是,古代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它要分兩個階段來講。

我們今天所稱的黃銅,在元以前並不叫黃銅,而是稱渝石或渝銅。據筆者所知,現存古籍中,最早提到的渝石一詞的是吳時月支國支謙所譯佛典《佛說阿難四事經》,其曰:“世人愚,心存顛倒,自欺自誤,猶以金價買渝銅也。(大正十四,757頁)”。東晉安帝隆安年(397-401)鴆摩羅什譯之《妙法蓮華經》中也提到“渝銘”一詞,但這些都係外來人載籍。中國古籍中最早提到“渝石”的是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採縷、穿孔針,或以金,銀,渝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然,一直至隋,文獻中關於渝石的記載的十分罕見。唐以後的記載稍多,但亦仍與金銀並列,卻僅用作飾物,《唐書,與服志》載:“上元元年制定,六,七品用銀帶,八、九品用渝石帶,庶人用銅鐵帶。”直到宋代始見有關煉之即成渝石一斤半。但緊接著就出現了人們“毀錢化渝”的作為,《宋會要輯稿,食貨》卷三四載:“景德三年神騎卒趙榮伐登止之。”《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一大中祥符二年4月壬寅:“民間多溶錢點藥以為渝石,銷毀貨幣,滋長姦盜,命有司議定科禁,講以犯銅法論”。由這些記載可以看出,渝石在宋代仍是非常稀貴的,經常有人違犯禁令,冒殺頭之罪去溶錢點渝,如此情況下,倒過來用渝石鑄錢是不可能的。
至元代,渝石才逐漸稱作黃銅,明代以後成為專稱,而不再稱渝石。


但是,並不是說元以前就沒有黃銅的稱謂。就文獻記載來看,早在西漢初期東方朔的《神異經》中就談到了“黃銅”,其《中荒經》:“西北有宮,黃銅為牆,題曰地皇之宮”又說“西南外老壽山以黃銅為牆”。但其所說的黃銅,並不是現在意義的黃銅(銅鋅合金),而是指稍帶黃色的青銅(青銅在含錫量不很高時顏色多發黃)(我國古代用青銅作建築材料是經常有的),這是古人(元以前)所說“黃銅”多數情形下的含義。另外,在唐宋時候,“黃銅”一詞還另有一些意指,即是指由黃色銅礦治煉所得之赤銅,即實際上是指赤銅,如《唐書,食貨志》:“玄宗時天下爐九十九,每爐歲鑄三千三百,黃銅二萬一千二百斤”《宋會要輯稿,食貨三三》:“饒州興利場膽銅五萬一千二十九斤八兩,信州鉛場膽銅三十八萬斤,池州銅陵縣膽銅五萬一千二十九斤八兩,信州鉛山場膽銅三十八萬斤,寶豐場黃銅二千斤,池州銅陵縣膽銅五萬一千三百九十八斤;興國軍大治縣黃銅一千四百斤”因此,我們絕對不能簡單地把文獻中提到的黃銅錢或用黃銅錢與現代概念的銅鋅黃銅混為一談。

關於黃銅鑄錢的歷史,筆者曾作過專題研究,並撰文《我國古代黃銅錢考略》,從筆者所掌握的材料來看,我國真正用黃銅鑄錢當有明中期以後,政府最早明確規定用黃銅鑄的錢是嘉靖通寶,時間大概是明嘉靖三十二年,雖然在明以前的銅錢中,偶爾也有含鋅的,但其含量都不顯著,都還不能認作是黃銅鑄的錢。
顶端
前緣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32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603
可用积分:4502
注册时间:2013-05-15
最后登录:2024-11-13
2023-01-29 08:3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二、白銅與白銅錢
白銅有砷白銅和銖白銅之別,下面來談這個問題。
  1、砷白銅
以砷為主要的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稱砷白銅,早在東晉時候煉丹書中就有用雄黃,硝石和雲南銅製備的白銅的記載,元代《格物粗談》及明《本草綱目》《天工開物》中都有用砒霜與赤銅煉製白銅的記述。但是,這種砷白銅是用砒霜等藥物煉成,不僅量少,而且有劇毒,用於鑄錢不可能,誠然,有些地方有銅砷共生礦,但煉成砷白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為砷白銅的含量至少須達10%左右,而砷揮發性大,在高溫冶煉中損耗很大,所以,即使有的銅的原料中含砷,也構成不了砷白銅。

2、鎳白銅
以鎳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稱鎳白銅,我國的鎳白銅多產於雲南省、四川一帶,最早記載鎳白銅的文獻當推東晉常璩所撰寫的《華陽國志》:“螳螂縣因山名也,出銀,鉛,白銅,雜藥,”《舊唐書,與服志》載:“自一品乘白銅飾犢車。”表明白銅在唐代是相當貴重的。筆者在陝西時,聽到不少錢幣愛好者說其收藏有白銅開元錢,筆者認為這是不大可能的。雖然《新唐書,食貨志》記載中四年度支侍郎趙贊採邊州白銅鑄大錢,以一當十,但是這只能是相當個別的作為,而且所說的白銅是否確為白銅合金,還應當作進一步的考證。因為其與當時白銅之稀貴狀況不相符,直到明代,方見有設廠採煉白銅並向官府納稅的記載:“明白銅廠課程五兩四錢八分”。因此,只有到這時,客觀上才具備用白銅錢的物質前提。但據筆者考查,明代前期用表銅鑄錢,中期以後用黃銅錢,並沒有用白銅鑄過錢。入清以後,雲、川一帶才開始大量生產白銅,因此,要說用白銅錢鑄錢,只有在清以後才有可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古代的銅質鑄幣,在明代中期以前基本上都是青銅質的,黃銅錢在明中期以後才出現,用白銅鑄錢,只有在清以後才可能出現。出土的銅錢由於長期在地下受侵蝕,表面全呈現各式各樣的顏色,但我們不能以外觀顏色來定其他質地,只有通過科學的檢測,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