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拍卖
]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
纵横拍卖
]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
纵横拍卖
]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
纵横拍卖
]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5年04月11日
» 您的位置:
钱币纵横
>>
藏品论坛
>>
西域钱币
>>
西藏首枚金幣亮相11屆冠軍拍賣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西藏首枚金幣亮相11屆冠軍拍賣
人气: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7:16
80 楼
好了,来一段题外话--鉴定家——尴尬的“刽子手”一文中这样说:
现在,赝品泛滥最大的尴尬原因之一就在于鉴定家鉴定良莠不齐。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军说:“很多专家走穴,走一圈就能挣十万八万。持有宝物的人都希望是真的。可我见了假的,就不能说是真的,无形中就会得罪很多人,在得罪人方面我也可以称为专家。如果你说真话,就在无形中侵犯了某个圈里的潜规则。”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7:18
81 楼
鉴定这碗饭很不好吃,王敬之用三个词来形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32
82 楼
图片:
再举一个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示例。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34
83 楼
图片: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36
84 楼
图片:
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39
85 楼
图片: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41
86 楼
图片:
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
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48
87 楼
这个示例给书体的断代提供了时代标准,看了这些任何人都明白,秦小篆时代不会有楷书,因为那时还没有创造出这种书体;汉隶时代同样不会有行书,因为那是魏晋时代流行的书体......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29 18:57
88 楼
说这些干什么?就是要说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直白一点说,就是文革时期的国人,不会背着电脑包.......虽然前后只差2、30年的光景。但如果您看到这样的画面,您肯定觉得很荒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犹如听相声“关公战秦琼”!
[ 此贴被九加五在2010-07-29 19:03重新编辑 ]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00:50
89 楼
图片:
那么,再谈一则类似钱币版别的字帖版本问题,犹如同一母模,在不同的技工手里制成的子模不同.......
现在九成宫大都是采用略早于重字未损的那个版本,应该说底版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不过印刷制版的水平差异在三件同样底本的作品对比上更加明显,上海书画出版社的本子一如既往的墨色阴晦,说得好听是高古,说得难听叫做压抑,就像灰蒙蒙的天气一样;文物出版社的本子提高了黑白对比度,字很白,这样固然能提高第一感觉的愉悦,但这样却带来了一个笔力单薄的问题,很软,就像平躺在纸上一样,学多了就会觉得力度跟不上;西冷印社的本子是目前我看过最好的版本,我不懂它介绍的“电分制版精印”是什么意思,但它非常完美的解决了墨色阴晦和笔力绵软的问题,说得不恰当一点,它的笔画似乎印出了立体感,很有刀砍斧凿的气势,又如长枪大戟森然林立,能让人在读帖时依稀想见欧阳先生运笔的意蕴,对临字是再好不过了。我还有一个上海书画的彩印九成宫,才明白那种阴晦的感觉是由于白字偏黄造成的,翻成黑白就不行了,但这个彩印的九成宫精美固然精美,却似乎不是碑帖原意,也许是看黑白看习惯了的缘故,还是很难感觉到西冷印社本那种笔力向外放射的气度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01:01
90 楼
上述这段文字引自“怎么着都是一悲剧”的[评论]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之我见
这两则关于书法的问题,一个牵涉到断代,一个接触到版式;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但归根结底都是比较学意义上的鉴定基础......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01:09
91 楼
还有一个历史的事实就是清代古钱收藏热的问题。
清初康熙、雍正两朝大兴文字狱,时人不敢著时文.倒是成全了一代考据人才,使考古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乾隆十五年,印行了官方修纂的《钦定钱录》,标志着古钱币的收藏在清代蔚然成风,达到高潮。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可以想见,成就钱币学家的同时,也孕育了伪赝、臆造之风......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02
92 楼
横向比较问题,说完了类似同模的比较方法。再说一下仿铸模的问题,这个可能以著名的《兰亭集序》的不同摹本为例更为恰当。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04
93 楼
图片:
王羲之《兰亭集序》冯承素勾摹本.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05
94 楼
图片:
王羲之《兰亭集序》褚遂良的摹本.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06
95 楼
图片:
虞世南临兰亭集序局部.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08
96 楼
图片:
冯承素勾摹本局部.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16
97 楼
图片:
褚遂良的摹本局部.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0 15:27
98 楼
横向比较中的这个示例,说明了不同的人在临摹同一个范本时呈现的差异。而前述的制版效果上的差异,说明了同一个底本在不同的人手里呈现的变化。
其实讲到这里,应该很清楚了......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7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9
2010-07-31 10:04
99 楼
图片:
我们看一下相关著述中的立论。
西藏宝藏成立前的三次试铸币
1、1763年由于廓尔喀为对马拉王朝的战争封销了藏尼贸易的通道,尼币运来的太少,不敷使用,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下令铸造银币,从此西藏开始有了造币的历史,这次铸造的银币完全仿尼泊尔银币的形制,在图案花纹上加进了藏传佛教中的法轮,用了梵文的“扎”字,两面共十六个,所以称之为“连扎字”银币。共造两年,此币是藏币中的珍品。
[ 此贴被九加五在2010-07-31 10:10重新编辑 ]
«
2
3
4
5
6
7
8
9
»
Pages: ( 5/9 total )
快速跳至
>> 网站建设
|- 安全支付
|- 建议意见
|- 各类申请
|- 管理团队
>> 专业讨论
|- 独家访谈
|- 历代古钱
|- 机制银币
|- 中国铜元
|- 历代纸钞
|- 银锭研究
|- 铜镜鉴赏
|- 徽章铜章
|- 人民币区
|- 外国货币
|- 邮票磁卡
|- 古玩杂项
|- 花钱栏目
>> 特色论坛
|- 市场行情
|- 泉言小語
|- 代用币区
|- 吉林铜元
|- 川陕货币
|- 评级鉴定
|- 江南银币
|- 四川银币
|- 四川铜元
|- 麦老学堂
|- 东三省毫
|- 机制方孔
|- 大头小头
|- 西域钱币
|- 马兰专区
|- 原创擂台
|- 聚会写真
|- 眼力学习
|- 收藏资料
|- 纠纷调解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
13091388252
完美
纵横拍卖
纵横客服
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