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sdbz
[离]
论坛等级:贵宾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222
论坛精华:2
发表回帖:790
可用积分:135001
注册时间:2008-05-26
最后登录:2024-10-31
拥有本站:个人店铺 |
我期盼着这样一本机制币鉴藏书
本帖被 沁园 执行加亮操作(2010-08-11)
描述:1-1
图片:
我期盼着这样一本机制币鉴藏书
“钱币纵横”网站(http://www.coin007.com/)的完美老大,最近在网站发起了一次征文,.主题要求是:<你希望得到一本什么样的机制钱币收藏书?>。我感觉这次征文非常有意义。尽管这几天手头还有其他几件已经开了头的稿子,但还是决定暂时放下它们,赶时间参加这次有意义的征文。 本人涉足机制币收藏的时间并不长,从2007年算起,至今应该算“四年级”。但由于在年龄上属于“双50后”,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年龄已过50,再加上相貌又特显沧桑,所以在逛收藏市场时,经常被一些年轻朋友尊称为“老师”,也经常“被请教”一些问题。其中几次“被请教”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该买一本怎样的机制币收藏书,来更好地指导自己收藏鉴赏机制币。说实话,每当被这样问到的时候,我都感觉不太好回答,只能笼统地向他们介绍我所知道或者接触过的一些介绍中国铜元的书籍,因为我作为一个清高的工薪族,只具备收藏铜元的经济实力。但若再进一步说句实话,我感觉,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中国铜元收藏的书,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明显缺陷,距离我心目中想得到的,或者感觉能大胆推荐给别人的那种机制币收藏书,距离还差很远。 当然,必须声明,以上这样说,绝对没有抹杀和贬低各书的著者和编者在中国机制币收藏研究方面所付出的心血、所做出贡献的意思,相反地,我认为不仅应该充分肯定这些,而且认为将来我们可期待的比较理想的机制币收藏书,也必须以目前这些书所积累的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说一句,它必须集众家之长,避各家之短,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那,说来回起,我究竟期望得到一本什么样的机制币收藏书呢?概要地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和条件: 第一、接着上面的那句话,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具体来说,无论这本书是普及性的,还是研究性的,都要立足于最新发现的最完整的资料和最新被确认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各种机制币最新的定级和最新市场价格。之所以对普及性的书也如此要求,所依据的是“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因此要求编著者站得一定要高。这个标准可简单概括为“成果最新”。 第二、要认真斟酌设计编著体例。无庸讳言,目前已经出版的一些机制币收藏书,最值得推敲斟酌的就是编纂体例。仔细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出在真正在那里下苦工夫编书著书的人往往没有编书著书的经验,而一些有着各种头衔和光环的人却仅仅是浮在上面,没有心思和工夫深入到具体的编著过程,甚至除了会堂而皇之地为别人写的书作作序,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发点空泛的基本肯定式的议论之外,在书的编著体例方面也提不出任何好的建议。学界上层这种浮躁的风气,已经通过一些可作为永久物证的出版物,屡屡让我们这个时代蒙羞。但中国目前还不缺乏一些善某虚名的不知羞的人,眼前的功利已经使他们丧失了对自己身后声名的自我评判能力。 机制币收藏书,一般会被人们作为工具书来用。这种书一定要先舍得花大气力,精心地、科学地谋划好编著体例,按照事物内在的规律,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拟订凡例,设置纲目,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查对资料。这个标准是编书的基础,绝非空话,可简单概括为“体例完备”。 第三,在设计好编著体例的基础上,在具体内容上要做到文字严谨、记述准确,包括对每个钱币的名称,都要按照先区分大类,然后再依次表述出主要特征、次主要特征的统一规范进行命名,而且不仅要有规范的全称,还要有规范的简称,并在全书的行文中前后一致,不能随意,以切实避免歧义和误解。这个标准可简单归纳为“科学规范”。 第四、机制币收藏,必须观察图案文饰,因此所有机制币收藏书都必须图文并茂。在图文并茂的前提下,要适应读者分辨细部特征的要求,尽量把图拍摄处理清晰,最终印刷出来也要清晰。这个标准简单说来就是“图文清晰”。 第五、一本好的机制币收藏书,必须要很好地引导使用者明确区分机制币的版别,这就要求编著者在书中能很好地揭示每个版别的主要特点,最好能提炼和总结出更多简单易懂的“一眼法”介绍给大家。这个标准可以表达为“特点突出”。 第六、要适应机制币收藏界多数收藏者的需求,尽量删繁就简,控制好篇幅,控制好印刷和发行成本,让多数收藏爱好者能够买得起。发行量上去了,价格自然能降低一些,可以相对实现良性循环。这可归结为“篇幅适当”。 第七、要从方便使用者查阅和外出携带着眼,合理谋划印刷开本和装订形式,甚至可以在正本之外,单独设计印刷比较薄的简表,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到收藏市场上也可随时查阅。这个标准可概括为“方便实用”。 第八、现在一些作者、出版社编辑、校对人员往往心浮气躁,似乎“萝卜快了不洗泥”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书印出来后,各种错误百出,事后再补印勘误表算好的,有的连勘误表也省了。这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更是个职业操守问题,是对读者的不尊重,甚至可能造成误导和伤害。古代有的地方官员,对自己主修的当地志书“不乐其成,乐其成而求也;不忧其梓,忧其梓而弊也”,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这一条,本来不应该单独作为一条标准,但有鉴于目前一些机制币收藏书的现状,不得不提出来,叫做“消除舛误”。 以上是我期盼的机制币收藏书的理想标准,可能还有说的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希望得到各位藏友的补充和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