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5年04月04日
 
 
 
本页主题: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二) 人气:1278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5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2
2009-08-26 18: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二)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二)

三、替代货币的替代:二次替代与反替代

  1.二次替代

  世界经济一体化历程是先局部一体化再全局一体化,与此相应,货币一体化也经由局部一体化再全局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的过程,是一个货币合作或货币替代的过程。无论是通过新设一个权威机构(如欧元的形成),还是通过权威机构间的替代(如美元化),货币区融合的过程,必然涉及一个货币替代或二次替代的问题。对一次货币替代,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对于二次替代,却很少人会引起注意。这一方面是由于二次替代与一次替代(货币替代)性质比较接近,另一更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未能认识到货币一体化 (单一化)的趋势及在这一过程中二次替代所起的作用。

  如果一次替代是各国基于自身经济状况,经综合平衡后作出的、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那么二次替代是替代货币(国际货币)间货币竞争的结果。二次替代受国际货币发行国间货币竞争的影响很大。二次替代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储备体系多元化时,国际储备资产间的变动就涉及外汇资产间的二次替代问题。因此,二次替代的发生与否,与各国对不同外币的信心和预期密切相关。在国际货币多样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多样性,容易规避汇率变动风险(但也正是货币的多样性为游动投机资本的存在创造了前提,造成了货币汇率的波动。蒙戴尔,2000);另一方面,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多种货币造成的转换成本,又使贸易效率降低。因此,从国际货币媒介功能的最大发挥上讲,单一货币体系较好;从国际货币价值储藏功能上讲,则多种货币体系较易保持价值稳定;前者是从世界经济整体的角度看的,后者则站在国别经济的角度上。前者着眼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采用的是发展的眼光;后者则着眼于短期,注重眼前利益。所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货币的内在演进规律将是货币一体化。作为金融区域化(李扬、黄金老,1999)重要内容和本质体现的货币单一化趋势,将使二次替代不可避免和日见频繁。

  由于二次替代总是发生在小规模经济体中,这就有点类似于各经济大国争夺经济“势力范围”。这种争夺的结果如何,取决于双方间(大国间)货币竞争的情况。

  一次替代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的存在;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货币竞争的激烈程度。棘轮效应是指二次替代一旦发生就具有加速和不可逆转的特征(Guidotti and Rodriquez,1992)。这主要是因为某一货币数量增多、流通范围增大,本身就会造成该货币影响力增加、价值变得稳定的规模效应。

  假定美元和欧元之间发生二次替代,假定一国货币(由欧元和美元组成)提供的功能函数(CES production function)为:



  其中α指货币提供的服务效率,它与该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关(成正比例关系),下标1和2分别表示欧元区国家和美国,e为发生货币替代国货币与下标国货币间的汇率,P为大于零的实数。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5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2
2009-08-26 18: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假设三角套汇的套利条件不存在和汇率由绝对购买力平价(PPP)决定,那么一国的外币需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式中i表示利率,上标表示国别。上式表示一国用本币表示的外币数量一定,二次替代只能在该范围内发生。根据一般均衡条件,不同货币在其提供的边际作用(服务)率相等时,总货币提供的货币作用总量最大。因此,持有不同货币的均衡条件是,每种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其价格(利率),即:



  对(3.1)和(3.2)按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运算法则运算,可得:



  两边取对数,考虑二次替代的固定成本影响,并利用利息平价条件可得:



  其中μ为两次替代发生时的固定成本。可见,当增大(即欧元重要性相对于美元上升时),欧元会发生对美元的二次替代;当美国利率上升时,欧元也有被替代为美元的趋势。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二次替代的弹性变小(即因:或或变化导致的变动量变小),这意味着二次替代的棘轮效应增大,某种货币原先数量越大,其被替代可能性就越不会发生。这无疑增加了当前国际货币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说明了在货币竞争领域领先一步的重要性。由(3.3)我们有如下结论:①相对服务效率()变动,货币替代发生变动,即各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变化,二次替代发生;②相对利率()波动影响各国的资产选择。

  2.反替代

  由上可知,经济联系是货币一体化的演化进程中货币替代现象的内生化原因。有许多经济、金融学家却是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解释通货替代这一货币现象的(金德尔伯格,1978;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1991)。这些学者从货币价值储藏功能的角度,将货币替代看作是一国居民用外币持有他们部分财富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发生货币替代国经济不稳或急剧动荡,或是发生高通货膨胀,这使得居民持有本币的成本和风险都很大,这样外币就不仅会进入当地居民的资产组合(用外币持有他们部分财富,即利用外币作为储藏手段),而且常常还以某种方式(公开或私下)充当当地商品流通中的交换媒介。在这些国家的国内贸易,特别是大额贸易中,通常存在利用外币作为第二种交换媒介的现象。按照这种观点,货币替代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一国经济秩序的恢复,本币会重新“驱逐”外币,伴随本币地位的恢复,反货币替代必定发生。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现实中却很少见。古巴是存在着本币(比索)和外币(美元)同时流通的典型国家,长时间存在着货币替代的现象,但其经济波动性却并不大。①莱特(A.Ritter)和罗威(N.Rowe)研究了古巴的这种货币现象后认为:古巴国内外的经济联系状况决定古巴目前的这种双重经济体系(比索经济和美元经济)结构,出于攫取造币利差目的而推行的反货币替代即在古巴国内加强比索地位也需要许多条件:美国与古巴的经济联系要远超出古巴和欧元区经济体及其他经济体间的联系,因此出于政治偏好而在古巴国内进行二次替代,即从美元化向欧元化转变,只能使古巴从双重经济体系变成三种经济体系。可见,货币替代现象的发生,是国与国间经济联系紧密度高的表现。因此,替代一旦发生,反替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货币替代的棘轮效应。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5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2
2009-08-26 18: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四、货币合作与国际货币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下,货币一体化趋势也已被许多经济学家认同。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国家层面上的金融区域化概念,指出某一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和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货币的统一(李扬、黄金老,1999)。按此概念,金融区域化的最高程度是统一的货币体系。金融区域化的发展和区域间的融合,必然形成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并进而形成货币一体化。蒙德尔(2000)甚至提出了一个“世元”的(intor or unior)的概念,并设想了建立单一世界货币的途径和具体手段,通过对形成世界货币的利弊分析,得出了统一国际货币、形成单一性世界货币的政策建议。

  国际货币合作容易在合作各方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各方之间经济对外平衡与协调。合作各方通过形成国际货币合作组织或协商方式,形成一个货币区或货币联盟。货币区也可因一种强权货币的影响而自发形成,强权货币是指在该区域内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发行国经济实力强大且货币本身开放性很高的货币。这种自发形成的货币区,早些时候有在殖民经济体系中形成的宗主国货币区,如英镑区(原英属殖民地经济圈)、法郎区(原法属殖民地经济圈)等,晚些时候出现的有欧元区等等其他货币区。适应货币一体化发展的规律,这些货币区也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和本国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融合,朝着组织化、正式化的方向发展。

  假设国际货币合作卓有成效,各国货币间汇率保持稳定,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都平稳发展,影响货币内外价格波动的各种变量因素于国内外都保持不变。在这种理想状态下,货币单一化会不会发生?因为货币一体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消除货币间的波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害。安迪·克鲁斯(Andew K.Rose,1999)的研究表明,单一货币比固定汇率更能促进贸易发展,因而也更能促进技术进步。克鲁斯采用一个修正的货币重力模型,对固定汇率和单一货币对双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统计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两个国家在采用单一货币下,其双边贸易量将是双方各采用自己的主权货币、但两货币间维持固定汇率情况下的3倍。克鲁斯认为,单一货币的好处来源于:1)双方采用共同货币意味着金融一体化,而金融一体化可大大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2)金融资源流动性增加;3)双方采用共同货币表明双方政府间长期合作的信号,这鼓励了私人部门的经济合作;4)单一货币使得两国间家乡偏见效应 (homebiaseffect)降低:家乡偏见是指一国对内贸易深于和大于对外贸易的现象。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8850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5-04-02
2009-08-26 18: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在普遍的信用本位制下,货币单一化需要有超国家权威机构——国际货币管理当局的出现。货币一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某一国家的货币(已充当国际货币且数量和影响较大、稳定性高)升格为世界货币;另一种是欧元模式,即新创立出一种世界货币来。西方有些经济学家(蒙德尔, 2000)建议采用第一种模式,即全球美元化、美联储机构和其他权威机构合作、IMF升格为世界中央银行等。无论哪一种模式,单一货币化后巨大造币利差如何分配的问题,将成为横亘在国际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越是经济大国,货币一体化后,其损失的造币利差就越大。因而越是大规模经济体,就越是不肯放弃其主权货币。越是小规模经济体,越是容易形成共同货币。蒙德尔(2000)就十分重视马约(它的财政约束规定等相关制度,发挥了协调欧元发行的造币利差在各国间平衡的作用)在欧元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对于货币一体化方式的选择,不同规模的经济体,其偏好的方式是不一致的。总的说来,大规模经济体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并且是以自己的货币替代其他货币(如美元化);小规模经济体则出于在造币利差分配中获得部分利益的目的,倾向于第二种方式。在第二种货币一体化方式下,当区域货币一体化达到一定阶段后,从货币一体化获得好处的该区域经济体本身,又反过来会赞成采用第一种货币一体化的方式,来使货币继续融合、继续朝单一货币化方向发展。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在世界货币信用化条件下,世界需要一个超越国家界限的世界中央银行的存在。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这个发挥世界中央银行作用的机构出现的过程。这个发挥世界中央银行作用的机构,将获得国际货币一体化所带来的巨大造币利差:造币利差分配问题的解决,将是这个发挥世界央行作用的机构出现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Archibald R.m.Ritter and Nicholas Rowe,2002: Cuba:From“DoLLarization”to“Euroization”Or Peso Re—Consolidation?Carleton Economic Papers.

  [2]Karl Heimonen,2001:Substituting a Substitute Currency—the case Of Estonia,BOFIT Discussion Paperso

  [3][美]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摁.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系 胡月晓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 申红
顶端
xyx [离]




论坛等级:自成一派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113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598
可用积分:37926
注册时间:2008-05-25
最后登录:2022-12-10
2009-08-26 20: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学识性太高,看不懂,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