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纵横拍卖]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4年11月23日
 
 
 
本页主题: Howard Franklin BowkerBiography中英双语版北京发行 人气:3903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hampion [离]




论坛等级:登峰造极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1699
论坛精华:9
发表回帖:366
可用积分:16455
注册时间:2009-06-17
最后登录:2018-11-20
2014-08-18 12:5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Howard Franklin BowkerBiography中英双语版北京发行

本帖被 完美 设置为精华(2014-08-18)
图片:


2014年10月24日,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全面记述世界著名钱币收藏家Howard Franklin Bowker(霍华德?富兰克林?包克)先生生平及其收藏的权威书籍Howard Franklin Bowker Biography将举行发行活动。本书由周迈可先生及其爱秀集团出资赞助发行,周迈可先生任项目总策划,Ron Guth和Bruce Smith以及包克孙儿孙女撰稿编辑,曾泽禄医师(Dr. TsengChe-lu,网名gogolf)和王海敏、朱巧英翻译。详情请洽周迈可先生championghka@gmail.com。

霍华德?富兰克林?包克先生(1889.1.3-1970.7.8),一位伟大的钱币学者和收藏家,与伍德华是好友,曾协助耿爱德编译1954年出版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与邱文明共同完成《远东钱币书目》一书,并发表过70多篇学术文章。藏品丰富,其中不乏珍品,如铜元大珍原伍德华旧藏1904年江南甲辰二十文铜质样币,存世仅知两枚;仿俄罗斯风格的原耿爱德旧藏两枚中的一枚1901年吉林辛丑三钱六分银币样币,存世仅知三枚;1954年关平中外一两银币样币、1932年孙中山金本位一圆铜质样币、原Keefer旧藏1916年中华帝国洪宪纪元拾圆单面金币铜样(孤品)等。
Howard Franklin Bowker Biography中英双语版约200页,210mmX285mm,四色印刷。内容主要包括:Howard Franklin Bowker(霍华德?富兰克林?包克)先生生平简介、包克先生所著钱币学研究文章以及Bruce Smith撰写的有关包克藏品的研究文章、包克先生藏品亮点目录约250枚。其中,书中有关钱币学研究的文章有:

上海銀餅百年記
1916年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元年飛龍單面銅幣樣幣(Keefer舊藏)
光緒二十二年北洋龍紋銀幣
拉姆斯登藏集
1868年關平壹兩
參觀杭州造幣廠
郭植芳及其中國金幣收藏
民國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之中國銀元
Luigi Giorgi和天津造幣總廠
明朝vs清朝
漢立克納浦廠制中國錢幣
徐世昌紀念章
江南甲辰飛龍二十文
辛丑年吉林雙旗幣
1936年南北內亂時期錢幣
北洋機器局制代幣
1856年上海銀餅
太平天國銀幣
臺灣龍銀

附书中《上海银饼百年记》一文,由史博禄于2014年编辑并注解如下:

编辑注:本文最初发表于1956年9月刊和10月刊的《钱币学家》杂志。正面和背面钢模照片由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提供,发表在10月刊,但没有上海银饼的真实照片。可以说,这是包克先生最重要的一篇著作。值得注意的是,银饼上的“朱源裕”(耿爱德错写为周源裕)不是当时的上海道台,只是监督铸造银币之人。1855-1857年间代理道台蓝蔚雯(Lan Wei-wen)(暂时代理赵德辙(Chao Te-ch'e)的职务,赵德辙当时害怕小刀会起义而不愿履职)。1856年11月29日的《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刊发了一篇关于上海银饼的文章,并配有插图(即耿爱德书中的编号900)。这篇文章确认了上海道台授权铸造银饼,并指出由于设备粗糙,一个月仅能铸造3000枚银币。毫无疑问,林国明称所有类型的壹两银币铸造量都是3000枚,可能也是来源于此。然而,我们不知道上海银饼流通了多久,但至少有3000枚。中国的一些藏家认为所有的五钱银币都是臆造币,因为1937年伍德华发表相关文章之前对此无任何记录。【史博禄】

《上海银饼百年记》正文内容如下:

为与西方国家钱币制度接轨而努力调整为同一系列,中国政府于1856年发行了上海银饼,至今(1956年)已是百年岁月。上海银饼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钱币系列,而且为人所知甚少。因而,值上海银饼诞辰百年之际,特为文志之。其实早在95年前就已出版,只是从未引起对1856年上海壹两和五钱颇感兴趣的几位钱币学家的注意。作者经过过去十年的收集,以备注的形式对上海银饼做了注解。
1856年上海银饼系列首次公布于世,源于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发表在上海文理学会(Shanghai Literary and Scientific Society)上的一篇文章。上海文理学会于1857年11月17日改为亚洲文会北华分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随后于1858年6月出版了支会的第一期刊物。伟烈亚力当时住在上海,积极收藏钱币,不过据他所知上海壹两仅壹两面值,且只有一个版式。伟烈亚力关于上海壹两的信息后又被骆克(J.H.S.Lockhart)在其目录中引用,并称之为Glover Collection(1895年),并配有编号为1237的样币插图。目前这枚样品并不存在这收藏品中,Glover Collection收藏的大部分藏品现存放在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伍德华(A.M.Tracey Woodward)曾撰文《上海银币:远东之都不为人知的历史》(The Coins of Shanghai, an Unwritten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Capital of the Far East'),最初载于1937年8月刊的《中国评论》(The China Journal),随后重印为中国钱币协会的目录3号,文中伍德华谴责当代出版刊物对早期发行的上海银饼的关注不多。不过伍德华好像忽略了有位敏锐观察家一直密切注视着19世纪50年代晚期上海的情景,那就是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威廉.洛克哈特博士[雒魏林博士](William Lockhart)。威廉.洛克哈特博士的著作《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经验的记叙》(The Medical Missionary of China: A Narrative of Twenty Years’Experience,伦敦,1861年)是上海银饼现场实际铸造的见证人。只不过之前好像无人注意,故在此整段引用:
“上海铸造银圆是有特殊目的的。当时,西班牙银圆逐渐稀少,为保证贸易如常进行,当地政府决定铸造银圆,重一两,约一盎司又1/3白银,为纯银,或称无合金之银,因硬度过软而不适宜长久使用。上海银饼发行初期,人们还能接受,不过由于铸造麻烦和成本过高,一旦大量铸造就难以承受,因此上海银饼也难逃被融化的命运,而被铸造了银锭,随后上海银饼就停铸了。”
“为铸造上海壹两,首先要将银在铁板上碾压成平模即银坯片。铁板开合与弹丸模类似,每组铁板有三个模制作这些银坯。银片称重(过重或过轻都会立即回炉)后,再经捶打平整、锉平等工序抛光,最终表面光滑,大小统一。然后在银片上压印汉字、重量、商号、铸造单位、银行名称或化验机构名称、当地长官姓名、皇帝年号和纪年。”
“压印模具分为两部分,正面模及背面模,是由两块比银饼胚略大的方形钢被剪切雕刻而成。背面模边缘有凸出的钢模边,有如盖子打开的方盒,在拐角处是凹下开放的,这样可将正面模塞入并由模边来固定之。离压床的垂直高度十英尺处有一横木,横木上吊着冲压的工具,就是一块巨大的花岗石。横木上好油,在不远处有个强大绞盘。花岗石约重200磅,其顶部成斜角并有个钻孔。再用结实绳索牢牢的绑在石块顶部并固定位置,直到它被要求弦轴下滑为止。
“石头底下置放着厚厚一迭折过的纸,并对正已放入银饼胚的盒状币模(背面模)。之后放入正面模,再在顶部或外围覆盖另一迭厚纸。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拔出弦轴而让它滑拉下来,巨石就滑落下压在模具上而很有效地印出银币来。之后,再举起石块等待另一银饼胚放入,压印银币之工作就如此继续进行。”
“这些银币的边道是一种非常简单方式作成的交叉型花纹。这种花样雕刻在一个长八英寸的窄钢条上,固定在一个长度相同的角铁槽的底部,以便银币能顺着槽边滑动运行。工匠用拇指和手指捏住压印完成的银币,在其沿着滑槽滚动时,使用一个很轻的木槌敲打银币高处的边道。通过这种方式,就将钢条上的花纹印到银币的边道上,铸造银币就这样完成了,再被送去化验办公室检验并进行分发。”
毫无疑问,雒魏林其实亲眼目睹了咸丰(1856年2月6日至1857年1月25日)六年上海银饼的铸造过程。在1867年上海美国长老教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of Shanghai)出版的《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Memorials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the Chinese)中记述:“1857年12月初,雒魏林离开上海返回故乡,于1858年1月29日抵达英格兰。”不过遗憾的是,即使细心如雒魏林也没有精确记录铸造上海壹两的确切地址,若能确定商号是在上海租界内还是上海县城老城墙内,定有重大的历史参考价值。伍德华认为,商号位于老城墙内。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因1853年9月4日,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了上海,直到1855年2月17日统治才结束。中国海关位于租界内,于1853年9月7日被洗劫一空,最后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随后海关暂移至一艘停泊在租界对面的帆船上办公,直到1854年2月9日,移至苏州河附近的公共租界内。因而,很有可能是当时中国当局设立的炉房奉命铸币,在清军占领后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后迅速迁址老城墙内,仍在上海辖区铸币。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上海后,缴获了约50万银两,清廷国库不可能再返回上海,此时的上海也不再太平,欧洲列强驻扎的军舰和部队已无法保证安全。
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不是人人都读过上文提到的伍德华原文,因而在此引用主旨部分,只在拼写上略作修改。若是想参考他的原文,请留意一点:此处汉字的罗马拼法与他原文中不尽相同。伍德华的汉字(主要来自银币双面)罗马拼法似乎是上海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这可能与他当时雇佣的抄写员普通话不标准有关。本文中的所有汉字已根据韦式拼音(Wade system)中翟理斯拼法做了修改。
“发行当地银币是接近在1856年底。然而可惜的是,伟烈亚力在1857年年中就此发表文章,却对此关注甚少。请恕我在80年后引用他的文章,很明显他是唯一可靠的提供铸币信息的外国权威者。不过,他只是将币称为“类型A”,也就是雒魏林所说的Glover collection,意大利外交官罗斯(Giuseppe Ros)1921年12月3日在汉口演讲时也使用了同一说法。参与发行1929年10月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 Daily News)的每位作者虽有争议,但却都是参考了同一枚银币。伟烈亚力如此描述此币:币重一两,上海铸造,道台督办,时间约是1856年底。采用不锈钢钢模,铸造精良,但却鲜见于市,当时还有大量贱金属模仿铸造的伪造币流通于市,信用全失,因而上海壹两很快消失踪迹,现仅能找到几枚钱币之样品。”
上文引用的伍德华文章因不是完全转述“伟烈亚力对币的描述”,难免会令人误解。伟烈亚力继续全部引用币正背两面的文字,翻译如下:
正面文字是“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足纹银鉼”(意为:咸丰六年银饼,王永盛商号,上海铸造);背面则是“朱源裕监倾曹平实重壹两银匠万全造”(意为:实重一两银,朱源裕监造,银匠万全)。
我擅自更改了伟烈亚力对汉字的罗马拼法,根据韦氏拼法重新拼写。98年前伟烈亚力写这篇文章时,韦氏拼法还未创立。我对中国钱币感兴趣,所以才对此有所记录,作这件事对我来讲是无怨无悔。伍德华曾提及过1921年12月3日罗斯(Giuseppe Ros)在汉口协和公共礼拜堂(Union Church Literary Guild)发表演讲,主题是《中国近代钱币》(Modern Chinese Coinage)。这篇文章可能在当地出版社或综合性刊物上发表过,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是非常热门,不过经过对这篇文章的仔细研究后却无效果。我曾在1923-24年间在汉口住过,如果这篇文章能印刷的话我绝对能很快拿到一份。

下面继续引用伍德华的文章:
“早期当权者提及的这枚币仅是咸丰六年所铸钱币中的一枚。尽管所有版式均是在朱源裕(位至道台、造币厂长或甚至财务长)监管督导下铸造,但由于不是出自一家商号,亦不是出自同一雕刻银匠之手,因而还是有版式之分。我查阅了当地地方年志没有任何收获,也没有找到这些银币的相关记录。铸造的银币数量更是无迹可寻,为何铸造这些钱币(我们只知道它们大多用于军用)、商号位于上海的精确地址也不得而知(普遍认为是位于上海老城厢内,现城墙已废弃)。好像时间擦除了所有的线索,而这些线索是如此珍贵。我们手头仅有区区几枚币,这主要源于三十年来银炉不断地把它熔化改造为银锭。”
“银币由三家商号发行,钢模的准备工作也是由三位银匠完成的,不过没有证据证明每家商号都有自己的专用银匠。(作者注:作者指出有三家商号,是根据银币上所披露的信息所得。不过中国钱币界向来不乏惊奇。很有可能商号太多也有问题,很有可能是同一标记用于不同的银匠)。据观察两家商号经正记和郁森盛雇用了相同的银匠丰年和王寿。至于使用的钢模,据说(有一定可信度)壹两银币的多个版式共享一块钢模,不同的在于雕刻标记,正如伟烈亚力所述伪造雕刻的区别。”
“品相精美的银币上的汉字区域光滑平整,无压印花边。币的边缘是镶嵌图案,简单素朴中透着一丝高贵气质。这是典型的东方钱币风格。类型A是目前为止写文章时作者提及之币,在伍德华文章中的插图实为已故的S. W. Bushell(布歇尔)藏品的亮点,多年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币重563.3格令,我曾称过一些重达566.24格令的币。《近代世界金银币》(The Current Gold and Silver Coins of All Countries)书中有一枚此币的插图,该币为机制币,蓄电池提供能源动力铸造,并在银片上压印,重量是565格令,成色990毫克银,比英国标准银币(重528格令,成色925毫克银)成色超过标准的纯度15-5/8。”
之前的出版刊物中对上海五钱的版式论述,似乎是不够的。除了币文不同之外(之前的评论者中鲜有提及),上海壹两与五钱有着显著的不同。壹两银币均有外郭,而大部分五钱银币则是缺乏外郭而呈现钱文之凸显。壹两银币币文尺寸面积是25x25 mm大小,而五钱银币币文周围只有21x21 mm大小。可见上海壹两是用了同一个正面币模,而背面币模则有两个版式:一个是银匠万全,币值字体为小楷;另一个是银匠王寿,币值字体为大楷。上海壹两和五钱所用的坯饼比有类似币文的银币略薄、直径稍大。很有可能这是最早的上海五钱,只是与同时流通的壹两银币相比,五钱银币图案设计不得人心,再加上没有外郭,使得汉字铭文易被过度磨损。其他正面和背面币模都是出于同一银匠之手,币文类似,大小为21x21 mm。
上海五钱中写有“商郁森盛”的币被伍德华称为“类型G”(图2第3列)。伍德华当年手中的样币现在已是我的藏品。伍德华还刊出过一幅照片,照片中的币称之为“类型F”,但他未明确该币的齿边类型,只是在其文章中称“ZA类型”齿边,不过从他表格中使用短划号解释来看,伍德华也不确定该币为哪种齿边类型。后来他又称“类型F”样币插图来自“一张清晰的拓印”。
然而,仔细核对后却发现非然。种种迹象表明,该插图不是拓印而是用毛刷手工复制的图片。或者是拓印模糊、汉字用毛刷润色,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但仍有疑点。因而,可以推断伍德华从未亲眼见过这枚样币,而是依靠一些收藏家的声明,可能是中国人,而称他有枚这样的币,这在事物的本质上来讲,或许是世上最糟糕的证据,是不值得考虑。
至于“商王永盛”的无齿边半两银币(图2第1列),施嘉干(Kalgan Shih)在1947年访问美国时曾给我看过此枚样币的图片(他藏有一枚样币)。值得注意的是,施嘉干虽然将“商郁森盛”的样币编号为C10-4,但却未将此枚样币收录在他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Modern Coins of China ,1949年第一版;1951年第二版)书中。
不过,理论上的研究有了进展,这些银币由三家商号铸造:王永盛(图2第1列)、郁森盛(图2第3列)和经正记(图2第5列),均是在币的背面。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雒魏林详细描述的工序精细、价格昂贵的造币机器(尽管有些简陋)和配件以及中国当时各个贸易行会的各自为政,然而上海银币应是合作项目。因此可以断定,所有银币是在一家银铺店或造币厂铸造的,币上的不同商号则是明确铸造银币的商号应负起应有的责任。这也证明了三家商号在铸造时随意使用了不同的背面币模,只有在同一个地方铸造银币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h g f e
匠重倾朱
万壹曹源
全两平裕
造银寅监
二反面
d c b a
足商上咸
纹王海丰
银永县六
饼盛号年
一正面
2 4 6 8 1 3 5 g1 g2
匠匠匠匠商商商重重
万丰平王王郁经伍五
全年正寿永森正钱钱
造造造造盛盛记银银
雕刻师……商号……价值
顶端
champion [离]




论坛等级:登峰造极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1699
论坛精华:9
发表回帖:366
可用积分:16455
注册时间:2009-06-17
最后登录:2018-11-20
2014-08-18 13:0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雒魏林提到的压印银币边缘的方法非常简单,这是中国人在简易工具辅助下进行手工工作的典型做法。压印银币边缘时,需要的工具有一个木槌和不锈钢凹槽,事先雕刻好简单的锯齿线图案,底部浮雕设计。用木槌轻轻捶打,将银币边缘滑过钢板范本平面,在木槌的捶打作用下,压印出银币的边缘图案,这与常规式机械造币机器一气呵成的平滑均匀压印有所不同。
这些平面经过钢模压印后出现了图案,整体来看像三重锯歯线条。然而,如果硬币在拇指和食指中间滚动旋转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间隙特性。通常在钢模开始和结束的地方有略微的重迭,因而图案也就会出现迭影。
上文所说的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转动银币的触感检测是最简单和最可靠检验伪造品的方法,因这是最原始的排序方法之一。如果银币边缘不具有平坦面而是顺畅的圆弧,就可能不是真品。
上海壹两和五钱银币用了不同大小的边缘钢模,蜿蜒的图案各部分长度不同,宽度也不同。其中壹两银币的平均宽度是3 mm,五钱银币的平均宽度是2 mm;图案的每个节段分别是5.8 mm和4.0 mm。
由此可以想见,银币边缘凸起的外缘在齿边处理过程中有其实际作用,压印齿边时起着导向作用。由于凹槽空间略大,不能使银币精确垂直,致使木槌敲打时,边缘有时角度倾斜。值得注意的是,凹槽齿边钢模压印时不能全部擦去锉刀的印记。锉刀用在银币边缘纠正银币模板位置,并将略微超重的银币重量调整到误差允许范围内(相比承受的超载量而言)。
图1(正面和背面)伟烈亚力公布的第一枚样币钢模,也就是伍德华所指的“类型A”,壹两银币面值。汉字排列自上而下,从右侧a列和e列开始。
有“咸丰六年”四个汉字的面为背面。咸丰六年即1856年,是银币发行的年份,a列。负责铸造银币的商号名字即c列第二、三、四三个汉字。商号名字有王永盛、郁森盛和经正记,分别见图2第1列、第3列和第5列。
背面币文面值不同,汉字也不同,壹两银币背面g列第二、三个字表面值“壹两”,而五钱银币则有g1和g2列之分。h列银匠的名字(第二、三个汉字)也不同,分别是万全、丰年、平正和王寿,见图2第2列、第4列、第6列和第8列。本文中的编号和字母只用于标示币文内容的不同,奇数用于正面,偶数用于背面,不是前后相继发行的意思。
伟烈亚力的样币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尽管如此,可以想象的是这枚样币可能流入了Bushell(布歇尔)的手中,因而应与伍德华在其《上海银币》(The Coins of Shanghai)文中所指的“类型A”为同一枚币,伍德华称这枚币为“已故的布歇尔藏品的亮点”,只不过伟烈亚力的样币不能确定,而布歇尔的样币通过与伍德华的钢模对比很容易就可鉴别。由于这些银币的预制金属板制作方式不当,导致其表面有不断有小气泡出现,铸造币文时钢模的冲压也无法将其移除。伍德华的插图显示背面右下角的汉字下面有些凹坑。此外,在同一相对位置,两枚样币没有凸起的外缘。结合上述特征,再加上边缘附近的锉刀印记、刻痕和铸造前就已出现在金属板上的磨损,通常可以断定之前公布的样币是哪一枚。因而,根据币上的标记,可以确定我手中的壹两样币就是J. Schulman阿姆斯特丹拍卖会(1931年1月)上拍出的lot1418拍品,只不过我是后来从伦敦一位币商手中购得。
上海壹两“类型A”真品样币的背面钢模中有个显著特征,在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却无人提及。h列左下角最后一个字“造”的右上角通常应是三个笔划,但在币上却是中间的一竖左边、撇折上面多了一撇,这可能是银匠使用工具刻印时滑移所致。检查几枚样币后发现,钢模在使用中逐渐磨损,这多出来的一撇渐渐占据了竖和撇折之间的部分,变得越来越宽,直到最后一批时已完全填满了这部分空间。此种有边缘环的模具其内径是37 mm。
伍德华得出的结论是“某种程度上可以确定只有一个钢模用于铸造不同版式,区别在于,正如伟烈亚力所说,根据雕刻可鉴别伪造品。”这个结论值得怀疑。仔细对比多枚样币后,作者很好奇伍德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在哪,目前尚无证据可以证明。在已故的芝加哥藏家Eldon C. Keefer(基佛)和洛杉矶收藏家耿爱德的藏品中有两枚相似的“类型A”样币,虽然在诸多细节上与标准版式有所不同,但很可能皆是真品。耿爱德在他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一书中将这枚样币编号为900a,除了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书中所刊的金属板外,我对此枚样币的信息所知不多。我也核实过基佛的样币(基佛将其编号为2),可以肯定的是以下内容:
(a)    外缘的内径为38mm,而非37mm。
(b) 上文所述多出来一撇,在背面最后一个字中却没有。
(c) 平均重量不是565格令,而是37克,即570.9格令。
(d) 正面中心的点不是位于四个汉字周围的同一相对位置,而是最后一笔的等距位置,也不是靠近右上方的汉字。
(e) 类型A上未发现任何缺陷,如正面第13个汉字最低点左侧、左侧下方2mm处的点。
综上所述,尽管银币上的汉字读起来都一样,但却是用的不同钢模铸造。样币貌似是同等纯度的银铸造而成,比较软,按照现代的说法应是“纯银”制造。若是赝品,可能是用低劣的金属铸造,否则会比平均重量重。我的观点是这些银币铸造所用的钢模是同一银匠雕刻的。这两套钢模上的32个汉字笔划多少有些不同,但这也只是同一银匠雕刻的两个版式而已。若是有他人复刻了这些汉字,相信差别就会被大为夸大了。

补遗
雒魏林在其《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书(1861年,第二版)中第81页出现了一条语意不详的批注:“铸造这些银币的钢模现在在英国杰明街(Jermyn Street)上的一家博物馆内。”这条脚注令人费解,需要更多之查证。字里行间好像表明雒魏林1857年返回英格兰时已获得了这些钢模,并带到了英格兰,并将其存放在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家博物馆内。
通过与国内外的钱币学会和博物馆刊物和诸多收藏家通信,我了解到雒魏林脚注中所指的博物馆应是英联邦地质调查和实践地质博物馆(Museum of Practical Geology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自1851年起就坐落于伦敦杰明街上,1935年该博物馆移至伦敦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一幢新大楼。不过这些钢模早已不在这家博物馆,而是于1901年存放至伦敦的另一家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最后这些钢模是否保存完好以及保存地点都已找到答案,我们因此也可以在跨越一个世纪之后翻拍这些原版钢模的照片,在此十分感谢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金属制造部代理保管员B. W. Robinson先生的友情帮助。
遗憾的是,压印齿边的凹槽设备未见其踪影,也无信息表明它是否被带至英格兰。或许也被一并带至英格兰,后在几次迁址过程中与钢模分开了。
尽管钢模上已现锈迹,但不可否认它们仍保存良好。而照片的出现则可以印证根据雒魏林所说、检查使用这些钢模铸造的样币而做出的诸多猜测,特别是关于币背面第16个汉字上多出的一撇,根据随附的插图立见分晓。
背面钢模的模圈垫套好像只是挤进了方形的钢模内,没有迹象表明垫套经过了焊接或铆钉固定,在垫套和钢模之间一两处甚至可以看到光线。套环垫圈是在一块的,附加式末端与对角线上方中间处的交叉节点焊接到一起。焊接处从下方清晰可别。
正面钢模的背面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反写的“正”字,四周是“金生丽水”四个字。读这四个字的顺序与传统顺序不同,顺序是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正好是《千字文》(The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里面的第41至44个字,不过此处明显是用于区分钢模的编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引用古典名著中的字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如果不是一目了然,恐怕也会令人觉得晦涩难懂。前面提到的“正”字也出现在垫圈侧,或许是为了铸造银币时方便钢模配对。背面钢模的背面上的单字“金”笔划有些模糊,似乎是为了与正面钢模背面的四个汉字中的第一个字“金”匹配。
垫圈正中间的顶端和底部的垂直标记不明显,除非是铸造银币过程中,为了便于银金属板的位置固定得当。
对1856年上海银饼最完整的记录应是1954年耿爱德的《中国币图说汇考》。这本书整体不错,只是有几个排版错误:316页上面的表格中有两个汉字拼写错误:类型D中第三个汉字应与类型H的第三个汉字相同;类型E银匠名字的第二个汉字应与类型A和H中第二个汉字相同。317页907下面的描述是类型G,但Plate 131页上的907插图却是类型H样币。类型G实际上无插图,在Plate 131页编号907和909的插图都是类型H样币。
如哪位藏家手中有本文所讨论的上海壹两和五钱银币,欢迎与泉友分享。
顶端
champion [离]




论坛等级:登峰造极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1699
论坛精华:9
发表回帖:366
可用积分:16455
注册时间:2009-06-17
最后登录:2018-11-20
2014-08-18 13: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图片介绍,下文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说明。)

包克藏品亮点精选:

左:1904年(甲辰)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二十文,CCC213,存世非常稀少,至今仅见2枚,一枚由收藏家孙鼎捐赠上海博物馆,另一枚为伍德华旧藏,后携往巴黎,下落不明40年,知道包克藏品在2010年公诸于世。
右:1902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镜面样币,黄铜鎏金,七钱二分, K145类型。精制,Ferracute Archive旧藏。

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银币,Y65,L&M439,K181,未使用。
右:1884年(光绪十年)吉林官局铸厂平三钱银币,Y170,L&M506,K918,未使用。

左:1856 年(咸丰六年)商郁森盛重五钱上海银饼,L&M594,K910,近未使用,伍德华旧藏。
右:1868 年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试铸银币,L&M595,K925,未使用。

左:1914 年(民国三年)袁世凯L.GIORGI 签字版样币壹圆,银质,KM-Pn31,L&M67,K645;未使用。
右:1916 年中华帝国洪宪纪元拾圆金币黄铜试铸币,单面,K1515w,未使用。Keefer 旧藏,包克收藏的这枚就是Kann书上的K1515w。

左:1862 年台湾“库”字笔宝军饷,C# 25-5,L&M325,K4,未使用。
右:1911 年(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长须龙版,KM-Pn304,L&M28,K223,未使用。

左:1932 年(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金本位壹圆试铸币,铜质,KM-Pn136,Kann 628x,未使用。
右:1936 年(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布图壹圆镍质试打币,K632y,未使用。

左:1927-28 年中华民国河南双旗伍百文镀铜镍币,T 边,Hsu445a,CCC559,未使用。Stuart 旧藏。
右:1928 年(民国十七年)贵州省政府造银币壹圆,俗称汽车币,二根草,Y428, L&M609,K757,未使用。

左:1917 年云南省造当银币伍元单面试铸币,K1521a,未使用。Kann旧藏。
右:1906 年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一钱银币,KM-Pn41,L&M832,K1034,美品。

左:1931 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造壹圆银币,KM 1.1,K801,美品。Kann旧藏。
右:1874 年(明治七年)日本五十钱银币,Y25,镜面。

左:1897 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老江南,人字边,Y145.1,L&M210A,K66a,未使用。
右:1898 年(戊戌)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珍珠龙,KM-Y145a.1,L&M216,K71c,未使用。
顶端
茂林 [离]




论坛等级:小有名气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7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15
可用积分:2845
注册时间:2010-04-09
最后登录:2016-12-07
2014-08-18 15:0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大饱眼福!
顶端
完美 [离]




论坛等级:超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1074
论坛精华:11
发表回帖:10888
可用积分:86815
注册时间:2008-02-03
最后登录:2024-10-15
拥有本站:个人店铺
2014-08-18 16:1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非常厉害的老收藏家,才有今天的泉坛五彩缤纷!
对前辈收藏家无限的敬意与学习!冠军精彩!
钱币 张洪宝
顶端
baiweiquanwu [离]




论坛等级:超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11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74
可用积分:983
注册时间:2014-07-28
最后登录:2016-12-08
2014-08-19 05:4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5 楼

谢谢介绍,向先贤致敬!
顶端
快乐妮妮 [离]




论坛等级:渐入佳境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4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40
可用积分:3700
注册时间:2009-04-08
最后登录:2017-05-08
2014-08-19 21:5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6 楼

谢冠军介绍,向先贤致敬!
顶端
完美 [离]




论坛等级:超级版主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1074
论坛精华:11
发表回帖:10888
可用积分:86815
注册时间:2008-02-03
最后登录:2024-10-15
拥有本站:个人店铺
2014-08-21 15:4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7 楼

这纪念文集信息真多。。。谢谢。。。
钱币 张洪宝
顶端
外币 [离]




论坛等级:行侠仗义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14
论坛精华:9
发表回帖:35
可用积分:1879
注册时间:2008-06-03
最后登录:2021-11-09
2014-08-27 11: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8 楼

哪有卖啊 想搞本看看
顶端
guohand [离]




论坛等级:贵宾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0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1
可用积分:1
注册时间:2012-09-27
最后登录:2015-05-26
2015-05-25 12:4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9 楼

描述:图中 咸丰六年经正记五钱看着不舒服,找几张图比对(左边第一张是原图)
图片:


图中 咸丰六年经正记五钱看着不舒服,找几张图比对(左边第一张是原图)


[ 此贴被guohand在2015-05-25 12:54重新编辑 ]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