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纵横拍卖] 12月22日纵横冬季百万拍卖会B [纵横拍卖] 百项钱币130场,12月25日圣诞节开拍
2024年06月02日
 
 
 
本页主题: 粟特人与昭武九姓 人气:4569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粟特人与昭武九姓

描述:未知统治者头像--2世纪至4世纪
图片:


粟特人与昭武九姓

本文来自: 西域文化网(www.xiyure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xiyuren.com/thread-1502-1-1.html

粟特(Sugda,Soγd)


简介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作为丝路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的疏勒,必然格外地吸引粟特人到此经商并定居。直到11世纪,喀什噶尔城郊还有大批的操粟特语的村落,这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就有明确记载,说这些土著居民操“坎杰克语”;突厥称西域康居国为“坎杰克”,而康居正是粟特人的故乡。粟特人建立过许多绿洲城邦,但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因此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的控制。由于粟特地区处于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

  粟特人主要信仰袄教。在敦煌长城烽燧下发现的粟特文古信札里,可以确证祆教早在公元4世纪初就由粟特人带到了中国。他们在从事丝绸的中转贸易的同时,还在欧亚内陆扮演着传播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的角色,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交流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粟特位于泽拉夫善河流域,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他们的经商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粟特人组成商团,成群结队地东来中国贩易,有许多人就逐渐在经商之地留居下来。在南北朝到唐朝时期,沿丝绸之路及周边的于阗、楼兰、高昌、敦煌、武威、长安、洛阳等大小城市形成一个个移民聚落。粟特人迁居各地,与其他民族融合,从而成为许多民族的来源之一。 到今天,虽然粟特语几乎已成了死语言,粟特人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但是他们建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近年来,有关粟特人进入中国的出土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实证不断被发现,特别是虞弘、安伽墓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潮,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2003年6月发掘的北周史君墓,墓中出土石刻图像内容涉及汉文化、袄教和佛教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对深入研究粟特人的文字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以善经商闻名的粟特人

  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操印欧系东伊兰语,早就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一般称之为粟特文,一作牵利文,于阗塞语中称为suli人,即牵利人(粟特人),其复数形式则为suliya,贝利教授指出,在于阗诸佛教文献中,suliya一词意为商人,这恰恰说明粟特人是以经商闻名于世的。史载康国粟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许多粟特聚落。例如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应即粟特人所筑,入唐后王方翼扩其形制,招徕胡贾,定为北道征收过往商税的关卡所在。后又置为碎叶州,州刺史安车鼻施名见于神龙元年所建之乾陵蕃臣碑题铭。安指安国,此人似即出身安国的突厥化粟特人。

  粟特人的主要商业活动内容是从中原购买丝绸,而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王、玛瑙、珍珠等,因此,粟特胡以善于鉴别宝物著称。《南部新书》记长安“西市胡入贵蚌珠而贱蛇珠。蛇珠者,蛇之所出也,唯胡人辨之”。六畜也是栗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突蹶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主要承担着这种以畜易绢的互市活动。新疆境内作为唐之臣民的粟特人也常做一些较短途的牲畜生意。

----------------------------------------------------------------------------------------------------------------------

图片为失落的文明藏品,正面∶统治者胸像。背面∶族徽、外围粟特文,直径19.4 mm,重量4.6克。这种Chach无名王铜币的族徽也有好几种变化,比如族徽中带1个,2个或者3个点。


[ 此贴被九加五在2009-09-17 16:34重新编辑 ]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奴隶也是粟特人贩运的主要商品,官府一般保护这种交易的正常进行,粟特人还以非法手段抢掠或拐带中原妇女。唐振武军使张光晟就查获了一起回鹘境内粟特人拐卖汉女的案件;“建中元年(780)回纥突董梅录领众,并杂胡等自京师返国,舆载金帛,相属于道,光晟讶其装藁颇多潜令驿卒以长锥刺之,则皆辇归所诱致京师妇人也。”粟特商人几乎都是高利贷者,除贷钱外还贷放绢帛,吐鲁番阿斯塔那61号墓出土文书中有一件《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内容是汉人李绍谨借练于粟特胡曹禄山,拖欠未还,引起的一起经济诉案。此案李绍谨于弓月城一次借练275匹之多,可见粟特人资财之众,并以之牟利。又《册府元龟》卷999,记长庆二年“京师内冠子弟”多“举蕃客本钱”,即借了粟特人的钱,偿还不起。由此可知,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举息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确已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乃至“京师衣冠子弟”也不得不拜在他们的脚下。粟特人商业成功的奥秘,除了归功于精通业务,善于筹算,不畏艰险,谙熟各种语言以外,还具有许多经商的手段。

  善于投附一定政治势力,并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例如粟特人马涅亚克曾代表突厥,奉使波斯、东罗马,西魏酒泉胡安诺盘陀曾奉使突厥,唐代著名粟特商人康艳典、石万年、康拂耽延、何伏帝延等皆拥有城主称号,曹令忠官拜北庭大都护、康感官拜凉州刺史、康进德为安西大都护府果毅,其例不胜枚举。凭藉官员身份或投依官府,进行商业活动,自然是得心应手了。

  用宗教活动掩护商业活动。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佛教、袄教、摩尼教皆拥有其信徒,例如华严宗第三代宗师贤首大师释法藏就是康国人,曾与玄奘同参译事。回鹘皈依摩尼教亦赖粟特人之力。而“摩尼至京师,岁往来东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可见这些具有宗教人士身份的粟特人也在经商牟利。

  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政策,发展自身势力。这一政策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粟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粟特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就是利用蕃、汉有别的空隙,由之成为巨富。例如“长安县人史婆陀,家兴贩,资财巨富。身有勋官骑尉,其园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王侯”。此乃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的虚拟判例,已可窥见粟特人的豪富,粟特人的资财皆在万金以上,非但中原普通商人难于望其项背,就是世代官宦的衣冠子弟,相形之下,也显得寒伧极了。

      粟特人的习俗

  粟特人“父子计利”,因之不存在大家族制度,而盛行父系小家 庭制度。这种家庭的特征是一方面非常重视父系家世,穆格山文 书中的粟特人皆冠以某某是某某的儿子,父名至关重要,祖父以上 就不计了。另一方面,男子成年后就须脱离家庭,自去经商谋生, 孩子一降生就进行经商教育,至“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 以得利多为善”。及成了更须独立生活。“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开始与父母、兄弟别离分居,兄弟之间如发生利益纠纷,不耻诉于宫府。兄弟、邻居之间财产分得清清楚楚,但粟特式的“小家庭”只是相对于数代同堂、兄弟分居的大家庭而言,规模并不算小,这是因为其婚姻乃建立在多妻制的基础上,粟特人的正妻多为同族联姻,如康阿义屈达干夫人石氏、安菩夫人康氏、米继芬夫人米氏,康、安、米、石皆为粟特姓氏,但也有异族通婚者,如安禄山生父本姓康,养父姓安,母为突厥阿史德氏,亦属异族豪宗大姓。正妻地位很高,可以与丈夫并坐胡床见客,法律上不但允许夫休妻,而且允许妻弃夫,拥有再嫁的权利。由于粟特人多去远地经商,其性生活不可能为一夫一妻制束缚得很紧。因此,还另有侍妾、姘头,这些次妻皆为外族,有的还具奴隶身份。“妇言是用,男子居下”,无非反映正妻尚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在交际场合男性推崇妇女以为骑士风度而已。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粟特人的服饰

  粟特人属剪发型民族。《魏书·西域传》记“康国丈夫剪发”,慧 超《往五天竺国传》亦云“此中胡国并剪发”。按波斯发型为剪发齐 项,粟特人大约也是如此,《康国传》记其女子盘髻,然品治肯特壁画中少女发型则为梳五辫,左右各二,脑后一,则妇人的盘髻也是由辫子盘梳而成且面蒙黑巾。康国人还有以发油美发的习俗,杜环《经行记》记粟特人“以香油涂发”。

  粟特人一般穿白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记曰:“西域俗人 皆著白色衣”,玄奘亦曰“吉乃素服,凶则皂衣。”黑色乃丧服的颜色,忌服用。由于粟特人重商逐利,不存在服色等级的差别,其余花色亦各凭所好,所谓“素衣”,未必是全白,而是多夹用绿花,一般戴尖顶虚帽,大约是古塞人遗俗,有的帽子还有前檐;曰卷檐虚帽,便于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其服装以窄袖紧身为特征,讲究突出身体线条,玄奘记其人“裳眼褊急”,刘正言诗云“胡衫双袖小”,就是这一特征的显现。粟特人的腰带特别讲究,有所谓万钉宝钿金带,即在革带上装饰以各种珠宝,上佩刀剑,品治肯特壁画对此有生动描绘,下穿长筒革靴,便于跋涉风沙,舞伎则穿锦软靴,刘正言诗云“弄脚缤纷锦靴软”,此外还有软式拖鞋,粟特人在家似乎更喜欢穿这种鞋。

   饮食

   粟特人以麦面和羊肉为主食,慧琳《一切经音义》云:“胡食 者,即铧锣、烧饼、胡饼、搭纳等事。”铧锣,即油焖大米饭,今名抓饭,是一种大米加羊肉、葡萄干混合制成的油焖饭。现在的抓饭必 须放胡萝、和洋葱,其时洋葱已栽培,但胡萝卜、尚未传来,与今抓饭略有不同。烧饼即今日维吾尔族食用的馕。胡饼则上加胡麻,反似今日的北京烧饼。元耶律楚材至河中还吃到鸡舌宴,可知粟特人已知养鸡以供食用。葡萄酒是常备的佐餐饮料,盛在一种特殊的碗形酒器叵罗中,以金、银、铜等各种不同质料制成,岑参诗中有“交河美酒金叵罗”之语,所指就是这种酒器。

   历法节日

   粟特的历法直接继承波斯的影响,实行袄教历,这种历法分全 年为365天,12月,每月一律30天,余5天搁置,一年差6小时,4年差1天,因此,每4年岁首提前1天,故我国史料对粟特岁首记 载不一,杜环《经行记》云“其俗汉五月为岁首”,韦节《西蕃记》说“以六月一日为岁首”,《新唐书·康国传》则云:“以十二月为岁首”。记载差异正是由于岁首推移的结果,七曜制的发明则乃粟特历法的重要特点,七曜指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合为一个周期,又称星期,至今仍在通行。

  粟特人的节庆,依蔡鸿生研究,主要有三,即岁首节、葡萄酒节、乞寒泼水节。岁首节即年节,韦节《西蕃记》记此节连续庆祝七天,举行赛马及射箭游戏,射中者可为一日王,显示了金钱崇拜的力量。粟特人有陈宝斗富的习俗,每次聚会时,在做的所有的人都把身边所带的宝物拿出来,相互斗宝。宝物多者,戴帽居于座上,其余以财物的多少分列。这同明代徽商以资财多少选祭酒,定座次的风俗完全一致,反映了重商民族的本质特色,推测似乎也是在岁首节举行的。岁首节还例行祭祖仪式,“国立祖庙,以六月祭之”。民家大概也仿行之。年节又是求天儿骸骨节,这是个同袄教有关的宗教节日,粟特“俗事天神,崇敬甚重,云神儿七日死,失骸骨,事神之人,每至其月,俱著黑叠衣(黑色棉衣),徒跣,抚胸号泣,涕泪横流,丈夫、妇人三五百人散在草野,求儿骸骨,七日便止”。这位失骸骨的天儿就是多尼·耽末子,起源于古巴比伦时代,对于他的祈求反映了对作物生长枯而复生的复荣愿望,传至粟特,天儿演变为西耶乌什的英雄传说,这位英雄在安国建立捕喝城之后惨遭杀害,因于岁首凌晨举行野祭,胡男胡女赴郊外寻找天儿骸骨,既是郊游,又是对大地回春的祷祝。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6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乞寒泼水节为十月三十日,原为波斯节日,相传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459—483)在位时期出现苦旱,幸得国王相救,因之每到此日,便以水相泼为戏。 “乞寒,奉西国外康国之乐。其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以乞寒也。”这一节日对塔里木绿洲诸国影响甚巨。又有葡萄酒节,据阿里·比丘尔云五月十八日乃是里巴巴花拉节,又作巴米花拉节,意即饮纯葡萄浆,二十六日卡林花拉节,意为品圣葡萄,此节一直延续至八月九日,后来演变为清代维吾尔人的收获节。

宗教与文化

  栗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操印欧系东伊兰语,早就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一般称之为栗特文,一作牵利文,于阗塞语中称为suli人,即牵利人(栗特人),其复数形式则为suliya,贝利教授指出,在于阗诸佛教文献中,suliya一词意为商人,这恰恰说明栗特人是以经商闻名于世的。史载康国栗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许多栗特聚落。例如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应即栗特人所筑,入唐后王方翼扩其形制,招徕胡贾,定为北道征收过往商税的关卡所在。后又置为碎叶州,州刺史安车鼻施名见于神龙元年所建之乾陵蕃臣碑题铭。安指安国,此人似即出身安国的突厥化栗特人。

  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文化色彩,主要有袄教、佛教、景教、摩尼教,后来还皈依了伊斯兰教。

  佛教在贵霜王朝时代曾为中亚地区的主体信仰,后来随着萨珊王朝政治影响的扩大和袄教的复兴,虽有所衰落,但仍存在一定势力。其国“俗奉佛”,“颇有佛法”,有史料记米国遭受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侵扰,毁佛伽蓝,掠去大量金宝,安国佛教寺院规模宏大,佛像饰以金宝,大食攻入沛肯城,毁所供银质佛像,重达4000迪勒木,在佛眼中挖出鸽蛋大小的珍珠两颗,可见粟特人中佛教信徒依然不少。

  粟特人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绘画、音乐、舞蹈都非常发达。张彦远《历代名画 记》盛赞北齐粟特画家曹仲达的“湿衣贴体”的画风,这种画风在品治肯特的大幅宏伟壁画中充分显示出来。在音乐方面,康国乐、安国乐皆名闻天下,粟特琵琶高手曹婆罗门、曹僧奴、曹明达祖孙三代皆擅绝技,历仕西魏、北齐、隋三朝,皆大红大紫,其中曹明达还为北齐主封为郡王。著名歌手何满子誉满京师,元稹诗云“何满能歌声婉转,天宝年中世称罕”,曹刚善于右手琵琶,人谓其运拨“若风雨”,康昆仑更是号称弹琵琶“长安第一手”,歌手米嘉荣歌声凄楚动人,刘禹锡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又云“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唯数米嘉荣”。音乐理论家何妥曾为隋朝正音律,出任国子监祭酒。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柘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柘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钤,舞时佧转有声。又有胡腾舞、反手叉腰,首足如弓,倏然腾起,而又颇作醉态,李端《胡腾儿》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有人认为我国武术中的醉拳就承袭了胡腾舞的某些动作。壁画中还绘有二人对弈图,所弈者乃是源出波斯的国际象棋。我国象棋与此同源,可见这一棋类也是以粟特人为媒介传入的。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昭武九姓

  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历史上夙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敦煌古代烽燧(斯坦因编号之Ⅻa)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其内容反映了东汉末或西晋末粟特人的经商组织和活动。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545年北周曾派遣酒泉胡安诺盘陀出使突厥。在唐代,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份或社会地位。


  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在唐代,碎叶、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西州、伊州、炖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长安、蓝田、洛阳、关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六胡州,altï ■ub soγdaq,630年,东突厥颉利可汗降唐,原突厥中的昭武九姓部落随之入塞,唐为安置这批昭武九姓而置)。据敦煌写卷《光启元年沙州、伊州残地志》,唐代在今罗布泊地区有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建立的五六座移民大城镇;炖煌郡炖煌县从化乡住着昭武九姓胡三百余户,人口当有一千三四百人。在内地,许多昭武九姓胡散居各地,其聚居者往往自有统领,称作大、小首领;在战乱时期往往自有城主(如伊州)。721~722年(唐玄宗开元九至十年)攻陷六胡州的康待宾、安慕客、何黑奴、石神奴等是昭武九姓胡;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也是昭武九姓胡后裔。


  昭武九姓胡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胡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5 楼

  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7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开始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赐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国。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昭武诸国概况如下:


康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兵马强盛,多是赭羯(意为战士)。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712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719年(开元七年,回历百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


米国


  米国治钵息德城(今片治肯特),与康国关系密切。642年(贞观十六年)为西突厥所破 。654年(永徽五年,回历33年)为大食所破。658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718年(开元六年)二次遣使来唐的米国王当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于722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杀。731年康国王乌勒伽请唐封其子默啜为米国王。744年唐赐米国王为恭顺王。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废弃。


曹国


  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731年(开元十九年 )唐封康国王乌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载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722、740年曾屈服于大食人。但直到752年(天宝十一载)尚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何国

  何国在今撒马尔罕西面。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安国

  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唐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可敦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709~710年由大食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王,但719年(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751年为大食人所杀。阿悉兰在位7年,被大食哈里发下令杀死,其兄弟在位7年,于782年(一说783)又被杀,其国遂亡。


  在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即穆斯林文献所称的粟特境内,还有东安国,西安国,毕国和史国等国。除上述地域外,还包括石国与?捍。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0 20:0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6 楼

石国

  石国在今塔什干一带。658年(显庆三年)唐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713、714年大食人侵入石国。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为石国王 。721年(开元九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请讨大食 。739年(开元廿七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封为顺义王 。740年大食埃米尔纳斯尔入侵 。750年(天宝九载)石国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败唐将高仙芝军。753年唐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至762年(宝应元年)尚遣使朝贡于唐。


捍(钹汗)即拔汗那。


上述诸国均在窣利(粟特)境内。


  火寻等国 火寻即花拉子模,在阿姆河下游两岸地区。乌那曷,旧安息之地,都城在阿姆河西,东北去安国400里,西北去穆国200余里。穆国,都城在阿姆河西,亦安息故地,东北去安国500余里,东去乌那曷200余里,今名查尔米。漕国,当即漕矩吒,都鹤悉那,今名加兹尼。8世纪初起臣属罽宾。


影响

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本文来自: 西域文化网(www.xiyure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xiyuren.com/thread-1502-1-1.html
顶端
人中玉 [离]




论坛等级:登峰造极
本站身份:普通会员
发表主题:261
论坛精华:0
发表回帖:1227
可用积分:17352
注册时间:2008-11-12
最后登录:2016-02-12
2009-09-12 19: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7 楼

描述:康国1
图片:


描述:康国2
图片:


跟一枚泉友藏品,昭武九姓康国钱币--近年曾在伊犁出土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5 21:2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8 楼

描述:正面 無名王頭像
图片:


描述:反面 中間族徽旁邊圍繞著粟特文
图片:


失落的文明藏品,中亞粟特 昭武九姓 石國錢 七~八世紀
尺吋 17.5 mm.
重量 2.2 gm.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6:3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9 楼

图片:


CHACH(石国)早期无名王铜币
未知的统治者,2世纪至4世纪,图片为失落的文明藏品,正面∶统治者胸像。背面∶族徽、外围粟特文,直径19.4 mm,重量4.6克。这种Chach(石国)无名王铜币的族徽也有好几种变化,比如族徽中带1个,2个或者3个点。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64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7 16:5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0 楼

图片:


图片:


昭武九姓康国铜币
西汉时康国称康居国,位于锡尔河至阿姆河之间,国王的祖先是月氏人。月氏原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甘肃高台县境),被匈奴压迫,向西迁徙。西汉时康居与大月氏本是两个游牧国,后来月氏人统治康居,成为隋唐时的康国。唐太宗时,曾谴使来求内附。公元658年,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居国王为都督。康国为昭武九国之首(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国,伐地国,史国),在这些国家中,康国最大,又是诸国的宗主,康国内附,其他诸国也就相随内附唐朝。
Arslan图片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