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华诞1921-2011:红色七月系列之十: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
? ? 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
? ? 1928年6月,在张鼎丞、阮山领导下,闽西举行了“永定县武装暴动”,建立了地方政权。1929年10月26日,召开了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帮助与奖励羣众创办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该银毫票实际系永定第一区信用合作社发行。民国18年(1929年)11月,永定县丰田里湖雷乡成立信用合作社,因其所在地行政区划属第三区,故名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民国19年2月9日,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对全辖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第三区改称第一区,信用社也随之易名为“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该信用社一成立即着手准备发行纸币,就在即将发行的前六天,信用社名称更改,为解决纸币发行名实不一的问题,根据当地群众称呼湖雷及周围地区为“丰田里”的习惯,在钞票正面加印红色“丰田区信用社”六字,背面两端加印“丰”字,以示原第三区信用社钞票,已改由丰田里第一区信用社发行。
民国19年(1930年)2月15日,“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开始发行,有一毫、二毫、五毫3种面额,由永定湖雷进化社印制。该票今仅见“壹毫”1种,收藏于龙岩地区永定县革命纪念馆。票幅107×65MM,石印双面,正面草绿色,主图为镰刀、锤子外套五角星图案;背面土红色,主图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图景。券正面左右印有统一编号“No.720821”,发行时再书写发行编号。该票发行后在第一区辖内流通。民国20年三四月间,永定第一区信用合作社停办,银毫票停止使用。
? ? ? 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目前仅发现面额“壹毫”一种,实物收藏在福建省龙岩地区永定县革命纪念馆,共有三张半(其中三张完好无损,一张残缺仅存一半),纸张陈旧泛黄,面背均已部分褪色,长宽为10.7×6.5厘米,为石印版双面印刷。正面为草绿色,上端中间自右至左弧形横书“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系发行单位名称;正中花纹图案内有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有镰刀斧头,象征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花纹左右两侧均直书“壹毫”二字,以示面额并表明为银元本位;下端中间自右至左横书“苏维埃政府特许发行”,表明其发行曾经法定程序批准;下端右边加盖红色方形篆书“阮炎印”章、左边加盖红色圆形篆书“主财之印”章;四边角花纹图案中各有一个圆圈,上标“壹”、下标“毫”字。背面为土红色,上端中间亦自右至左横书“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正中为“天坛”图案,两侧亦均书有“壹毫”二字;右边和左边分别书有小字“十足”、“兑现”,表示该票为兑现纸币;中间下端为阿拉伯数字“1930.2.15”,以示发行日期;四边角花纹图案的圆圈内均标有“1”字。
? 据1931年4月25日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案》记载:在闽西永定,“言用合作社共九个,基金共有一万零五百二十八元。太平区及第一区有发行纸票”。其中并未提到第三区有纸币发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是纸币本身不可靠,还是历史记载有遗漏?
二
为了考证新发现的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我们一行三人于1987年9月下旬专程到永定县革命纪念馆鉴别实物,同时查阅相关的史料,并采访了有关当事人。经过查实,不仅可以确认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实际就是第一区信用合作社所发行的纸币,而且可以说该银毫票为闽西革命根据地最早发行的货币。主要依据是:
1.实物来自老革命根据地群众的捐献。据永定县革命纪念馆的收藏档案记载,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的三张半银毫票是1978年筹备建馆时,由县民政局移交的。我们又访问了原民政局局长苏振藩,老苏同志告知:闽西老区人民与民政部门关系密切,有什么问题就向民政部门反映,发现革命文物也经常先送民政部门。那几张纸币就是1966年以前,由湖雷乡的一位农民出于珍惜和保护革命文物的目的,无偿送交县民政局的。
2.实物原收藏地湖雷,是闽西老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之一。闽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永定县支部于1926年初夏成立于湖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闻名全国的“永定县武装暴动”,是在张鼎丞、阮山等同志领导下,于1928年6月30日在湖雷和溪南里等地爆发的,1929年10月26日召开的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会址是在湖雷庆兴寺;这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所通过的“县苏维埃目前最低的施政纲要”中的第四项就是“统一度量衡及币制”。作为区政府所在地的湖雷既是老革命根据地,又是商品贸易较为活跃的经济中心,依据中共闽西特委1929年9月3日发出的第七号通告的要求:“县、区政府经济委员会有计划地向群众宣传,并帮助与奖励群众创造合作社,如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使金融流通”。组织信用合作社,发行纸币是完全可能的。
3.湖雷的区划在革命史上有过变更。湖雷地属永定县丰田里的下丰田,现为湖雷乡,一度称湖市,地处永定县中心,人口稠密。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初,将其划为第三区区政府所在地。1930年2月9日闭幕的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对行政区划又作了新的规定。大会决议案第十六款“临时提案”中第十点“城区界址问题”中说:原城区“为反动政治中心,新政府应另迁移,以消灭群众对旧政府的观念;湖市为全县区域中心,经济中心;第三区与第一区的名称对调……城区苏维埃改为龙冈乡苏维埃,属第三区管辖。
按照当时中共闽西特委第七号通告和永定县苏维埃施政纲要的要求,湖雷区苏维埃政府在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前已着手筹备信用社的建立和发行纸币,由于纸币从设计、印制到正式发行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行政区划的名称更改是在纸币发行前仅六天临时讨论决定的,已印制成功的纸币难以更改,便造成了实物与史料记载的矛盾。
当时,为解决纸币上发行者的名称与实际发行者名称不符的矛盾,发行者采取了补救措施;(1)在钞票正面加盖红色横书“丰田区信用社”长方形图记;(2)在钞票背面紧靠着“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下方的左右两端各加盖“丰”字。因为永定县建制之初,全县辖五个里,湖雷及周围的区域称丰田里,而后无论当局将湖雷划归哪一行政区,群众仍沿用旧称“丰田里”。所以,上述补救措施等于向群众宣称,湖雷的信用社虽由第三区改为第一区,但仍是丰田信用社。换言之,钞票票面上虽然写的是第三区信用社,实际是第一区信用社发行的。
4.当时经办人的回忆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据当时信用社主任赖祖烈于1979年10月的回忆:“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1930年春成立于湖雷(市),资金预定五千元,以募股方式筹集,每股一元,由群众中募和指定商店认股,总共募集了三千余元的资金,群众募集了百分之四十,商店认了百分之六十,发行了角票五千元,分五角、贰角、一角三种,五角票正面紫色,贰角票正面蓝色,一角票正面绿色,背面均红色,十角为一元”。从赖老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一角票正背面颜色与发现的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壹毫银毫票完全相符;第一区信用合作社成立的时间,与湖雷第三区改为第一区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
三
我们在永定县革命纪念馆还看到“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股票”三张(原编号64号二十股二十元、163号二股二元、659号二股二元),票面签署给票时间分别为“一九三十年叁月二十九日”、“一九三十年四月七日”、“一九三十年四月×日’’,给票经手人均为赖祖烈。股票为直式单面石印,其字体风格与银毫票相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上也盖有红色圆形篆书“主财之印”章,其字体、大小与银毫票上的印戳完全一样;股票下端边沿有六个小字“湖雷进化印社”。据此,不仅可以断定股票与银毫票为同时代物,并且说明第三区信用社的银毫票确是第一区信用社发行的,甚至可以推断,银毫票也是由湖雷进化印社所印制。三张半银毫票正面上端左右所印的发行编号都是“N0720821”。这是因为当时没有印制编号的设备,无法顺序打印,只好先印一个固定的号码。在钞票背面左右加盖的“丰”字下方发现用钢笔临时书写的已褪色的编号,分别为“1859”、“2152”、“2155”、“5599”。从编号书写的部位看,这些编号应是发行编号。由此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壹毫的银毫票至少发行五千六百张,折合银元五百六十元;二是信用社对纸币的发行是有控制的。
据赖祖烈同志回忆:“信用合作社发行的角票,群众拥护,商店支持,信誉甚佳。商人往广东大埔或厦门采购货物时,可持角票到信用合作社兑换银元”。流通的时间,始于1930年2月15日,停止使用不会迟于1931年4月。主要依据是:
1.阮化文(阮山同志的小儿子)回忆:丰田区信用合作社是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29年10月26日)后办起来的,当时的信用社主任是赖祖烈。1930年9月调去筹办闽西工农银行后,由阮守昂(阮山堂弟,1931年被害)任主任,阮春任会计,赖柏修任业务。信用社的社址设在湖雷圩坝对面的一座房子内(解放初期为乡卫生所,现为供销社文化室)。
2.阮化鹏(阮山同志的大儿子,现年79岁)回忆:1931年农历二月初七(3月25日)国民党军队占领湖雷后,我和阮守昂等人携带丰田信用社的财物经城关大斜里王仁珊(原城关信用社干部)家,再转到合溪,并将信用社的财物交给县苏维埃主席范乐春。不久,因工作需要我到虎岗,阮守昂则被诬为社会民主党而遭杀害,信用社暂时停办,钞票也就停止使用。3.1931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决议案》指出:“国家银行才能发行纸币之权,已发的勒令他们拿现金收回,由政府监督销毁。过去各地合作社及私人商店多有发纸币的,以后绝对禁止。”1931年4月25日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案》决定取消合作社发行纸票的权利,规定:“合作社已发出纸票的,应立即向经委会登记(表册由经济部制定),以后合作社不得再发行纸票,过去发的纸票如超过限制的,应收回。”永定县革命纪念馆所收藏的壹毫银毫票,票面上加盖有“不兑换”印戳,就是信用社已用现金收回,并准备由政府监督销毁的标志。由于特殊原因,这三张半银毫票来不及销毁而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 闽西永定县城关最近新发现一张“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流通票”,由于相隔年代已久,且无意保存,该票已折裂成两半,经拼合实测其票幅为146 X80毫米,双面印制,正面紫褐色,上端自右至左横“信用合作社”,其下以红色印泥加盖“第三区”3字,左右加盖发行编号“001332”,正中主图案乃福州马江罗星塔,两侧各书面额“壹圆”,其下署以小字“凭票兑付通用光洋”、“民国二十年印”,下端以黑色油墨加印英文签名和实际发行年份,分别为“Sin.fung”、“F.H,ing 1930”,左右两端花纹图案上各加印黑色“永定”2字,四边角花纹图案内均标以“壹”字;背面赭黄色,中间小字蚀损厉害,经细审可勉强辨识为“信用合作社流通票”,两侧花纹图案内各署大写“壹”字,左右两端及四边角均标阿拉伯数字“1”。
经过初步考证,笔者认定此即闽西党史文献资料1931年4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扩大会议决案》所载,闽西永定县“信用合作社共九个,基金散有一万零五百二十八元,太平区及第一区的有发行纸票”。
首先,太平区原称太平里,为永定县旧行政区划金丰、丰田、太平、溪南、胜运等5个里。太平里下辖培丰、坎市、高陂三个区,高陂为太平里第三区。自从1929年10月永定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不管新的行政区划名称如何变动,但在地域范围内培丰、坎市、高陂均受辖于太平区不受任何影响。所以“第三区信用合作社”实即太平区信用合作社。
其次,1989年2月革命老人林锡龄在回忆中提到:“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或立于1929年10月,社址设在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西陂乡(村),先在天后宫,后迁至村内一条小街裕光堂林国振家的左厢房……在筹办信用合作社时,为了充实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经太平区苏维埃政府的批准,决定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纸票。由第一任信用合作社主任林清风(林在参加革命前,曾在上海当过店员)写信委托上海经营永定条丝烟的林裕隆烟行经理林新(永定太平区人),请他在上海代印太平区信用合作社的纸票。当时为了避免印制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为了保密,券面发行单位特意空白。纸票面额分一元、五元、十元等三种。印妥后,面额五元和十元的打包邮寄时被邮件检查部门查出,不准邮寄而报废;寄一元券则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分几个小件到几个小邮政所寄回永定”。
迄今为止,这张面额为“壹圆”的“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流通券”填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金融货币史上的这一段空白,则愈显得弥足珍贵了。

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银元票
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成立于民国18年(1929年)10月,该信用社发行的纸币面额仅为一元一种,系石印双面印刷。正面为红色,主图是天坛图景;背面为浅绿色,由花纹图案和“壹圆”面值文字组成。纸币与银元等价使用,流通使用的范围除太平区管辖地区外,龙岩县城的“谦记”金银店还为太平区信用合作社办理纸币兑换。民国20年7月国民党军队攻打虎岗,太平区信用社被迫停止营业,所发纸币一直流通至民国21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