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铸:赵尔丰在川边平定巴塘事变之后,大力推进改土归流,军需政用剧增,商贸随之繁盛。各方对藏洋的需要十分迫切。为此,赵于1908年上呈说:“去年臣与前督臣锡良商由四川造币厂依照卢比,铸造三二银币。一百万元送至关外,以为抵制,商民乐用。” 此后四川藏洋的铸造,进一步得到朝廷认可,由四川造币厂代川滇边藏区大量铸造。 四川藏洋的铸造发行,适应了当时川边藏区的经济、政治、军事需要,商民乐用,成为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力货币工具。卢比一时绝迹。从此,川边藏区四川藏洋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币制已改,但康巴藏区仍然只通行藏洋。 留谜“四川藏洋”正式成为中国货币,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我认为,应该把它最早的铸行年代确定为1902年,因为更早的刘廷恕在康定土法铸造的“炉关契”,不算国家正规币厂所造。 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在成都造币厂仿英印卢比大小、轻重形制,正面将维多利亚像更换为光绪头像,背面去除英文卢比字样,另铸“四川省造”四字。含银量1元币为三钱二分,直径为30毫米,比如今的1元硬币略大。还有半元和四分之一元,直径分别为23.5毫米和19毫米。四川藏洋的尺寸符合藏区商民使用习惯,以后历经续铸和奏请朝廷正式铸行,形制未有丝毫改变。 至今有确凿的历史资料表明,如黄云鹏《四川财政录》,1902年成都造币厂铸造的三钱二分藏洋数量是230340枚。 不过,这铸造藏洋最初是何人设计,何人首肯,何月何日开铸?还是一串谜,等待有心人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