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拍卖]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纵横拍卖]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纵横拍卖] 12月22日纵横冬季百万拍卖会B [纵横拍卖] 百项钱币130场,12月25日圣诞节开拍
2024年05月19日
 
 
 
本页主题: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地理位置 人气:3604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3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楼 主]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地理位置

[历史]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及地理位置
本文来自: 西域文化网(www.xiyure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xiyuren.com/thread-496-1-1.html

说明:

      笔者在收集整理汉代史料中发现,网上所发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许多文章和回帖谬误繁多,不一而足。故而将旧作翻出来,参照《西汉时期全图》、《西域都护府地图》、《东汉时期地图》、《东汉时期西域长史府和乌孙地图》,以及《汉书。西域传》、《西域地名词典》、《新疆历史词典》、《新疆历史百问》、《西域图志校注》等资料核对整理。难免存有谬误,或持异议,愿与同仁切磋。不当之处,殷切期望行家里手不吝指正。对笔者来说也是再学习的契机。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

        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乌孙以南、葱岭以东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约等数。

      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行国”是指那些游牧为生、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没有城郭、居无定所的国家。按照《汉书》的相关记载和有关辞书表述,首先, 西域三十六国并不包括乌孙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样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国家,其次,三十六国也不是一个固定数,只是一个约等数。再次,这些国家都属于汉朝管辖。不属都护管辖的国家列明“不属都护。”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 楼

依据:

1。苗普生、田卫疆主编《新疆史纲》第二章 汉代西域>云:“西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甚至西亚部分地区;狭义的西域东则接汉,阨以玉门关、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即主要指新疆广大地区,是汉朝政府设官建制、驻兵屯田、统一管辖的地方。”
2。《汉书。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3。《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语:“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
4。《西域图志。卷之四十五藩属二》载:“考《汉书》云:乌孙南与城郭诸国相接。所谓城郭诸国者,指天山以南、葱岭以东之三十六国而言。东自车师,西迄疏勒。其直北境,皆与乌孙相接。特乌孙在山北,诸国在山南耳。”
5。《汉书。西域传》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遣子入侍,质于汉,汉因使赂赐镇抚之。”大宛国地处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而城郭诸国则均在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并以疏勒为西部之限。
6。《新疆历史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指西汉西域都护所辖治国数。 但后来增多,一说五十余,一说五十四。具体含哪些国家,历来说法不一致。
7。《西域地名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西汉时期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在今新疆境内置城郭国和行国,到东汉时又增至五十余国。”
8。《后汉书。西域传》载:“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廷。哀平间,自相分割为五十余国。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9。《汉书。西域传》中有介绍,但不属于都护管辖的载明。例如:“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2 楼

综上所列,班固在《汉书。西域传》开篇之首所言的一段话有四层意思:

      其一,文中所用西域是狭义的西域概念,旨在说明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
      其二,西域三十六国均在乌孙以南、葱岭以东广大地区,不包括葱岭内外附近地区那些属于汉朝管辖的国家。这里并没有把乌孙等西域国家排斥在汉朝管辖范围之外的含义;
      其三,西域三十六国是在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原本就有的,汉武帝之后,这些国家在历史风云中变动较大,既有西域各国相互兼并的原因,也有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的管辖划分。而西域三十六国具体指那些国家自然有所不同。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大致还是三十六个国家。此时的三十六国就不再是汉武帝之前的三十六国了。对照《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列西域国家名称和数目差别之大就不难看出这种变动性。班固所云:“本三十六国”一语对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原本就有三十六国是肯定的。 
      其四,班固所云“其后稍分至五十余” 文中所云“稍后”这个变动期,《后汉书。西域传》已经载明:是到哀、平二帝时期,即公元前6年到公元5年这十年间,西域各国自相分割为五十余国。    因此,西域三十六国是西汉时期的范畴。后人和今人往往把乌孙和大宛也算在其内,都是不符合《汉书。西域传》本义的片面揣测。
      正是由于西域三十六国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此消彼长、分解加剧状态,也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均未列出汉武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的名录,其具体所指不免令人困惑,见解颇多,乃至误解。误解划分必然造成误导。
   
      此外,西域三十六国所说的“国”,并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散布于西域各地、各自为政的不同政治势力。

本文来自: 西域文化网(www.xiyure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xiyuren.com/thread-496-1-1.html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3 楼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大致分布如下:

      《汉书。西域传》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官之始。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开始统一管辖西域三十多个“城郭诸国”。西域三十六国是西汉时期的范畴。
   
三十六国中,大部分是城郭诸国,一部分是游牧部落的行国。包括天山北麓“山北六国”、“车师六国”共计12个国家;天山南麓北道11个国家;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一线的丝路南道13个国家。合计三十六个国家。葱岭内外的八个国家不在其内。

一。东天山南北麓游牧的行国:

自西往东排列

丝绸之路中段新北道走向:

        “新北道”指南北朝以后形成的丝路中段陆路通道,也是“草原丝路的一个分支”。其走向为:
        即由敦煌出玉门关,沿天山北麓,经伊吾[今哈密]、庭州[今吉木萨尔]、轮台[今米泉]、张堡守捉[今昌吉]、石漆河[今精河]、沿伊犁河谷到达弓月城[今霍城]、涉过伊犁河,南下到达碎叶[楚河南岸的托克马克],再由此西行径康居国的撒马尔罕,前往安息[今伊朗],直到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这条丝路的开辟是在北匈奴西迁欧洲之后逐渐形成的。

        汉代天山北麓的大多是游牧国家,以下国家大多处在丝路中段新北道沿线上。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4 楼

1。乌贪訾离:
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境内南山一带;一说在呼图壁县境内。初本单桓国地,后属车师,汉朝又将其与车师分开,同归西域都护管辖。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
 

2。西且弥:
今新疆玛纳斯县与呼图壁县之间的呼图壁河流域一带;一说在今新疆和静县之北。东汉以后并入车师后部。
 

3。东且弥:
今阜康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

4。单桓:
今乌鲁木齐市西北及乌鲁木齐市一带。东汉后并入车师后部。

5。卑陆:
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与吉木萨尔县之间。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

6。卑陆后国:
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东北一带。三国时并入车师后部。
 

7。劫国;
今新疆米泉市至阜康市之间的甘泉堡一带。

8。郁立师:
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今吉木萨尔县以南大龙沟河谷一带后并入车师后部。
        以上称为:“山北六国”。均经营畜牧业。东、西且弥二国,卑陆二国算为两个国家。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5 楼

9。车师后城长国:
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10。蒲类后国:
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

11。蒲类前国
: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一带。经营畜牧业。原属匈奴右地,后属车师。

12。狐胡国: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南达坂城及其邻近地区。农业、畜牧业兼营。

13。车师后国:
现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
 

14。车师前国:
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该国位于天山南麓。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 

15。车师尉都国:
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一带。该国位于天山南麓。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6 楼

16。小金附国:

    在今吐鲁番东20 与公里的胜金口一带。《汉书。西域传》未详细记载,也未单独列出。

        《汉书。车师后城长国传》载:“地节二年[前68],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人田车师,积谷,欲攻车师,直秋收谷,吉、熹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攻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请击破小金附。 ”。

        《汉书。匈奴转上》也有反映:“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众东徙,不敢居故地。”由此可见,小金附国在汉宣帝时期已经规模不小。地节二年[前68]到元康四年[前62],汉朝和匈奴激烈争夺车师长达六年之久,汉朝军队把车师国的民众和国王迁到渠犁一带加以保护,匈奴把车师国的民众裹挟到车师国东部,车师国都所在的地方空无民众,只剩下汉朝的屯田部队和匈奴军队对抗。

        上述事实印证了小金附国的规模,汉朝在神爵二年[前60]再次攻破车师后,只是将车师民众分为车师前、后国和山北六国,因为当时汉朝没有全部兼并北道的缘故。事实上这个小金附国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单列而已。
 
    以上八国原属匈奴右地或匈奴附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军破车师后,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除蒲类前、后国外,其余六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车师六国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人口2000余。同时有移支人入居蒲类。东汉后,蒲类先后为突厥、鲜卑属地。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7 楼

“车师六国”:

    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

    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狐胡国、小金附国,合称为“车师六国”。

    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为:

    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等六国,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东部地区。东汉时期的车师六国与西汉时期略有不同。参看《西域都护府地图》、《东汉西域都护府地图》。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8 楼

“车师古道”:

  古代连接天山南北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的便捷通道,又称“金岭道”。因这条路线沟通了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故称“车师道”。唐代称“他地道”。此道走向为:由今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镇大龙沟南行之天山山口,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经石窑子沟、塔尔朗沟,至吐鲁番的鲁克沁。车师古道地处重要交通位置,东接丝路中段至长安,西接碎叶路到中亚,北接回鹘路至蒙古高原,南接西州路到柳中,为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咽喉要道。 [参看上附:车师古道路线图]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9 楼

“乌孙车师道”:

        《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有一条从车师国都交河城到达乌孙国的秘密通道。即由车师国都交河故城,经阿拉沟、巴仑台、巩乃斯沟、过新源、巩留、特克斯,再西行到达伊塞克湖东南的乌孙国都赤谷城。车师王乌贵不堪在匈奴的奴役下当傀儡,曾带领数名精骑连夜逃亡乌孙国,寻求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保护。

丝绸之路中段北道走向:

    《汉书。西域传》载:“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者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陂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咸海一带的游牧国家]。”

      “北道”指汉代形成的丝路中段陆路通道。因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西行,故而称之为北道。新北道形成后又称“中道”。其走向为:

      由敦煌出玉门关,经罗布泊西面的古楼兰、车师前国王庭[进吐鲁番交河故城]、焉耆、尉犁,沿天山南麓和孔雀河、塔里木河西行到龟兹国。再经姑墨国[今阿克苏温宿县]、北上经温宿国[今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越过凌山[今称别迭里山口,又称拔达岭],到达乌孙国都赤谷城,沿伊塞克湖西岸西行进入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经康居国的撒马尔罕,前往马雷[今土库曼斯坦的马里],与丝路西段相接,经安息国[今伊朗],前往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这条路线指西汉时期就形成的路线。据张骞报告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曾派遣副使去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安息东界距其都城数千里,中间经过数十座城才能到达。在汉朝使者返回时,安息也派了使者随同来汉朝观光,并以鸵鸟蛋和魔术师献于汉朝。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49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0 楼

北道前段还有一条捷径:

      即到楼兰后沿孔雀河西行,经营盘城直接到尉犁,,再经渠犁[今库尔勒]、轮台到达龟兹国。因孔雀河常年游移摆动,中途没有定居居民,行途艰难,食宿困难,没有生活补给,故而客旅从楼兰岛营盘城后宁可北上越过库鲁克塔格山到达车师前王庭,绕一个大弯到尉犁,再经渠犁、轮台,到龟兹国。

北道后段也有一条捷径:

      即到龟兹国后不走乌孙国,直接经姑墨国、南下经塔里木河与叶尔羌河的汇合处的图木舒克市、巴楚县的唐王城[汉代属尉头国领地],直达疏勒国[今喀什]。这条路线是东汉以后形成的。西汉时期这条路不通。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50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1 楼

两汉以后西域历史沿革概说:

      自古以来,西域地区既是丝绸之路的中枢,又是传播文明的十字路口,更是东西方大国强国角逐之所。
      汉武帝时期已经走向衰败的匈奴到东汉时期不断遭到南匈奴和汉朝的联合夹击,被迫西移,最终退出西域的历史舞台。

      三国时期曹魏任命了西域戊己校尉,驻防高昌,屯垦戍边,同时还派出西域长史住鄯善的海头城[罗布泊边上],下设西域校尉和宜禾校尉,分管军民政务。魏文帝曹丕还派使者赴西域“抚劳”,并册封了西域各国国王。从此,龟兹、于阗、疏勒、鄯善、车师、乌孙、月氏、康居等国,岁岁朝贡,大致和汉代相同。西晋时期也向西域派有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对西域进行统治管理。西域各国朝贡如故。“十六国”时期,前凉、前秦也都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官员经营西域,主持新疆军政事务。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全球性气候变异,引起世界性的民族大迁徙。这一时期新疆的气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沙化进程的加速。孔雀河改道,罗布泊萎缩,楼兰国、精绝国等国在沙化进程中消失,中亚人种纷纷东迁塔里木绿洲,吐谷浑人西进鄯善、且末;北印度释迦族进入于阗;柔然、铁勒、突厥人相继进入天山北麓,新疆的人种变得更为复杂化了。原来居于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人入主龟兹,引起龟兹重大的人种改变和巨大的文化飞跃,佛教的繁荣和歌舞美术的骤然发达就是这一变化的指证。与此同时,焉耆的主体居民也变为塞种,吐火罗语A、B在这一地区的流行更是塞人势力抬头的坚证。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5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2 楼

      在南匈奴与汉朝融为一体、北匈奴远遁西域继而扬鞭欧洲之后,先后雄起于蒙古高原的柔然、高车、鲜卑、厌哒、突厥等游牧民族在逐鹿中原的同时,也接踵而来的涌入西域,开始激烈争夺西域这块大蛋糕,由此引起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大动乱和大融合。

      中国内地,西晋灭亡后,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十六国割据征战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后,发祥于辽东的鲜卑人崛起并统一了中国北方,仅北魏立国历时近150年。北魏在鄯善、焉耆设立军镇,任命官员为西域校尉,实现并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在北魏派出官员到西域各国联络活动中,南迁到葱岭一带的乌孙国积极配合,为北魏和西域各国以及中亚许多国家依附北魏做出了很大贡献。

      北魏统辖西域以后,高昌一带遂成为汉族移民国家,完全汉化,蚕桑技术就由此向城邦诸国辐射。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二 <瞿萨旦那国>》中就记载了于阗国与某个东国的和亲公主将养蚕和缫丝技术传入于阗的故事。古藏文《于阗授国记》中也有相同故事,并说于阗国第十代尉迟舍那耶娶了东国的公主。19世纪末的瑞典探险家斯坦因来西域考察,从于阗挖掘走的一些木刻画和壁画中,就有一副《传丝公主》,解读的结果印证了玄奘的记载。据专家推测,丝绸技术是经鄯善辗转传往于阗的。这里的“东国”并非中原王朝,而是指东汉以后或者魏晋之后临近于阗的西域国家。季羡林先生在校注《大唐西域记》中指出:“这个古老动人的故事说明内地汉族人民发明的养蚕缫丝技术很早就已传入塔里木盆地。之后又通过这里传到西亚和欧洲。”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51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3 楼

      西域经过长期的互相兼并,已经由原来来的五十余国而变为七大国家主宰中国西部世界,形成西域的战国时代。东晋后期在蒙古高原形成的新民族柔然迅速崛起。到五世纪初,强盛的柔然汗国多次出兵西域,将乌孙人逐往帕米尔高原,让被匈奴余众和未西迁的乌孙人游牧于乌孙国境,并扶持其首领为王,建立“悦般国”。悦般王在看透柔然的本性后,反过来联合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共同对付柔然汗国。汉代丁零的后裔高车人不堪柔然的蹂躏,在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族弟穷奇的率领下,率众十万余户西迁到今乌鲁木齐一带,随后南征,将焉耆、龟兹、鄯善、于阗都变为高车的附庸,从而成了西域的霸主。然而,高车却在柔然的接连打击下难以独撑,也与北魏结成同盟,共图柔然汗国。鲜卑贵族的一个庶子在内讧中率众南迁到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国家。到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436年],吐谷浑发生内乱,北魏发兵西讨,吐谷浑人败退途中经过鄯善,攻入于阗,鄯善和且末一度归附于吐谷浑,吐谷浑的势力也深入到西域。

      厌哒原为游牧民族,一说其百姓是从蒙古高原迁徒来的,一说他们是高车族的分支,一般认为厌哒人是大月氏和匈奴的混血人。另一说认为厌哒人是汉代居于阿尔泰山的呼揭人和车师后部的车师人组成的联合体。东汉末期至魏晋,厌哒人自立为呼得国,逐渐强盛,一度成为天山北麓的霸主。公元五世纪中,柔然被北魏打败而西迁,从而推动厌哒南迁,在阿姆河之南建立了厌哒国。厌哒人联合萨珊波斯国攻灭了衰落的贵霜帝国,取而代之,先后征服了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罽宾、喀布尔、犍陀罗、旁遮普等中亚、西亚、北印度国家,,并与强大的萨珊波斯帝国争霸一时,居于中国和波斯之间,享国一个世纪余,直到565年才在萨珊波斯和突厥人的联合夹击下灭亡。厌哒称霸西域期间与中原北魏王朝来往甚密,与中原的丝路商贸也很频繁。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5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4 楼

      546年,新兴的突厥乘乱偷袭高车,吞并高车五万多兵马,旋即攻灭高车国。其后,突厥又联合西魏共图柔然。柔然汗国开始土崩瓦解。552年,突厥土门可汗发兵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瑰兵败自杀,柔然国灭,大部分部众并入突厥汗国。阿那瑰可汗的嫡系部落西迁欧洲,这一部分柔然人在东欧建立了一个阿瓦尔汗国。从此突厥又成了西域的霸主。

      从匈奴西迁退出西域历史舞台以后,就逐渐有操突厥语的人来到西域。自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借助于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中国历代王朝差不多都与西域有较密切的联系。较早把中国文明带到西域的是那些来自中国和受到中国文明影响较深的月氏、乌孙、匈奴、突厥等民族。直到唐朝平定西突厥,中国才将自己的政权扩展到中亚,将其地列入自己的版图。以后,中国的文明才对中亚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几千年来,无论是情知向中国南方扩张的实力不足,还是梦想闯进西域这个冒险家的乐园,雄踞北方的游牧贵族们都不忘腾出空来向西域的小国投去橄榄枝或利剑铁骑。无论是向幕中原的灿烂文明,还是畏惧逐鹿中原的冠亚军,西域诸国大多甘愿归顺或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强盛者。臣服的同时又不时闹出些民族矛盾,相互兼并、内忧外患的弱势下又转向依附内地王朝,拉大旗作虎皮,以求自立自强。中国内地的王朝强大了,就能维持对边疆的统治,反之,必定会丢掉边疆,丧失国土。这种情形几乎成了西域史上的一条定律。
 
顶端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版主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610
论坛精华: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5486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3-12-16
2009-09-11 08:5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15 楼

      《汉书》及其以后中国各个朝代所编写的正史中的《西域传》,都把中亚列在西域之中。两千年来,中国特别是新疆地区,同中亚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是互相影响的。
 
      纵观中亚古代历史,西域就像一条通衢,一个舞台,各种民族在这里来来去去,出现过各种战争和动乱,最后在清代才被征服统一起来。[size=+0]而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中亚国家都被沙俄帝国蚕食征服。沙俄还利用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败衰弱和疲于镇压太平天国,乘机以武力为后盾,强迫清政府割让出中国西部的大片国土。海上丝路的兴盛行导致了绿洲丝路的日益沉寂,从十六世纪以后,中亚诸国无可挽回的衰败下去,昔日的繁荣成了令人怀想的记忆,也在汉唐以来的绿州丝路上留下神奇的无数谜团。
顶端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1309138825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完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拍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