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被誤解, 我想針對「破版紋」增添下列的說明: 1. 破版, 普遍的誤解是 「模具用久了,所以破掉.」,這是錯的, 破版的發生, 一是模具的材質,二是模具的熱處理有沒有達到正確的效果. 2. 模具雕刻完成,如果沒有經過熱處理,一旦上機打鑄錢幣,可能在第一枚錢幣就立刻出現破版紋,甚至只打鑄數枚, 模具全毀散裂. 3. 模具如果有經過妥當而正確的熱處理程序, 現代台灣1960年以後的模具, 約略 打鑄一萬枚甚至五萬枚或更多的錢幣,仍不會破版. 這是因為 筆者有投資一家以冲床為生產機具的訂書機廠, 30幾年來的了解. 我的工廠內,比較輕型的氣壓式沖床,一分鐘可以冲出120片電子插頭的白鐵片,該模具已經用了好幾年,至少沖鑄過100萬片,沒有破版. 4. 長鬚龍金幣這樣的破版紋, 應該是模具沒有經過妥當而正確的熱處理程序, 所以快速造成破版, 否則長鬚龍銀幣可能已經有上萬枚以上, 才會破版. 5. 著名的 [安徽方孔十文銅元] 有破版和無破版之分, 問題就出在熱處理, 一百年前造幣廠的師傅可能完全不知道模具需要熱處理這回事. 6. 在這兒願意提出 後鑄「庚子銀幣」的探討, 天津造幣總廠在民國元年遭到兵劫火焚, 庚子模具事後被「搶救」出來, (當然也可能是劫掠?), 這套模具後來到了上海收藏家 王守謙的手上, 解放後王氏在香港打了七套, 整個模具就碎裂, 推理, 這套模具因為造幣廠大火, 火災的溫度上千度, 模具因此又「退火」, 也就是回到 生鉄 的本質, 韌度不足, 上機冲鑄錢幣, 一冲即碎, 因此只打了七套, 這是我的推測, 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