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中迷
[离]
论坛等级:贵宾
本站身份:永久会员
发表主题:229
论坛精华:63
发表回帖:749
可用积分:11782
注册时间:2008-10-10
最后登录:2018-01-18
|
閒話品相鑒定
鑑定幣目前在市場十分火熱,如何送件的帖子也很多,在各論壇很容易找到。不過有關這種方式的萌芽、乃至發展過程的說明很少,現將過去資料稍加整理貼上,供參考了解這歷經數十年的蘊釀終成正果的項目。
* * * * * * *
錢幣的真偽與否及品相好壞,向來是最受藏家關心之事。我的錢幣比你的好嗎?我的錢幣比你的漂亮嗎?我的錢幣比你的值錢嗎?是促成硬幣品相分級的原動力。而這些共同的疑問,也一直都是在交易時雙方爭議最大的部分,它直接影響了藏品的價值。加上郵購及網絡的發展,許多商家遠距離交易的比例日益擴大甚至於超過了店面買賣,因此所謂公正第三者鑑定也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當卅多年前美國出現第三者收費方式評鑑品相後,被美國集幣界稱為革命性的發展。這些幾百年前就存在的問題,開始有了解決的辦法,至少它縮短了買賣雙方對前述疑慮的差距,也使集幣風氣更加旺盛。
第三者鑒定的萌芽與發展 早期美國錢幣界對品相與其他地區一樣,僅約略分成G (good)、VG (very good)、VF (very fine)、XF (extremely fine)等幾級而已,張三的XF可能是李四的UNC。在1949年薛頓 (William Sheldon )出版一本名為《美國早期一分幣》的書,用數據對硬幣的品相從1~70予以分級,並附帶各等級的價格。此法原本專用於1793~1814年份的大型一分銅幣,他將市場價與等級掛鉤的方式沒有成功,但分級制度本身卻引起廣泛的注意而播下了種子。
1972年美國集幣協會(ANA)成立鑑定服務組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s, ANACS),因財政部及錢幣收藏豐富的史密斯松寧博物館在華府,為方便運作當時設在該處,1976年才遷回ANA總部所在地科羅拉多州。鑑定開始由服務性質成為營利性單位,但它也降低了假幣的氾濫,使收藏活動步上正軌形成氣候。
革命性的變化發生在1986年,由七家知名幣商合力在加州組成專業錢幣分級服務公司 (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 PCGS),從此這項行為正式的走上了商業化。初期目光集中在出廠狀態的未流通(mint state, MS)這一範圍。當時還沒什麼人注意AU-55、AU-58,初期這種近未流通的AU(Almost Uncirculate)等級只有只有部份人士認可。經過PCGS多年來的努力,這些一分之差的觀念逐步建立。該公司的成功自然招來競爭者,1987年集幣保證公司 (Numismatic Guaran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NGC) 在佛羅里達州成立,加速品相評鑑分級制度的澎湃發展。多年的蘊釀終於開花節結果,更促進了集幣風潮的普遍化。
硬幣品相以數字細分等級的美式作法,適用十九及廿世紀在模具製作與機器設備等有關工藝已相當精進情況下所造的硬幣,並不宜套用於規範性不一致的粗製幣或甚至於手工鎚打幣。故雖有風行全球的趨勢,但除了英國在2006年底成立The Coin Grading Service (CGS UK) 採用1-100的百分制標準外,歐洲其餘各國及鄰近的日本似乎都尚未跟進,仍舊採取XF、UNC等約略分級法。這些地區的資深幣商或藏家固然覺得買賣雙方對裸幣的評級確實是目前交易的最大爭議,第三者鑑定裝盒已是擋不住的潮流,但在條件及準備不充分之時無需急於仿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