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拍卖
]
『8月30日.纵横秋拍精品Y场』
[
纵横拍卖
]
8月30日.纵横秋季百万专场w
[
纵横拍卖
]
9月20.纵横秋季百万拍卖会F
[
纵横拍卖
]
9月25日,老藏家秋季百万专场E
2024年11月23日
» 您的位置:
钱币纵横
>>
藏品论坛
>>
西域钱币
>>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金融货币与物价略述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金融货币与物价略述
人气:1687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08
[楼 主]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金融货币与物价略述
何洁 ( 2009-05-07) 来源: 西藏大学学报
摘 要:文章以《有泰驻藏日记》为中心,考察了清末川藏沿线地区所使用的货币及特征,并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对清末川藏沿线地区的物价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有泰驻藏日记》的物价史料价值。
最近阅读清代末年驻藏大臣有泰的《有泰驻藏日记》,笔者对其中有泰记载的沿途所使用的货币以及当地的物价产生了兴趣。该日记由吴丰培先生整理出版时候作序,吴先生在序言中专门对此日记的价值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有泰驻藏三年多,于藏政毫无建树”,但是其日记却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第五点便是“他好买小古玩药品,其随员等常以玩物兜售地记价钱。如记购买碧玉帽花一块,价为二百五十藏元,为研究当时藏地经济提供物价史料”。[1]笔者因此也在读日记的时候对有泰有关货币和购买物品的价格予以了特另的关注,以期以此为契机对藏地经济有所了解。通过进一步地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笔者发现以前对金融货币的研究,以前学者研究得比较多,主要是集中于单种货币的研究,如对藏洋的研究,而对该地区的流通的其他货币缺少总体的描述。[2]而对川藏沿线商品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且地域主要集中在沪定、康定等地区而对清末川藏一线地区的商品价格和物价情况缺少研究,而《有泰驻藏日记》和同时期一些由川入藏的官员的一些记载正好可以弥补这个时期物价史料的缺失。[3]现笔者结合《有泰驻藏日记》以及其他一些史资,对清末川藏沿线地区的金融货币和物价情况作一略述。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08
1 楼
一、清末川藏沿线地区所使用的货币及特征
川藏沿线作为内地与西藏连通的重要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从川入藏,有“商道”和“官道”之分,商道是沿着北路走,经过四川甘孜、德格至西藏昌都然后再到拉萨,即北路。官道是从四川打箭炉(今康定)出发,向西经过理塘、巴塘至昌都经拉里到拉萨,即南路。另外在商路与官路之间,有一条朝圣者走的路,这条路的有很多大山,阻碍了商人的行走,但是因为远离商业中心,所以这儿的物价比较便宜,所以朝圣者多走这条路,这条路从北路甘孜分支出来,经过洛科穿过德格中部,渡金沙江,然后到西藏类乌齐,经过冲波、纳格什、贡波、达格波最后到拉萨。[4]因各路线功能不同,川藏沿线各地区所使用货币不尽相同,呈现出一定差异。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所使用的货币主要有几类:一是外币,以印度和尼泊尔币居多;二是藏洋;三是“藏币”;四是内地货币。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09
2 楼
(一)清末川藏沿线地区所使用的货币
1、卢比
在光绪以前,西藏所铸银币基本没有输入康区,内地铜钱基本只在打箭炉流通。康定虽为“茶马互市”中心,但历代赏赐、贸易遗留下来的生银、大宝并不广泛流通。稍后,因贸易的发展,银锭及外国内方的铜质制钱才较大量地流通于康定、沪定两县。在关外(打箭炉又称“炉关”,郑则指折多山以西的康巴藏区),则长期保留了以物易物的古代交换方式,藏胞的生活必需品如边茶、青稞、食盐等,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类似货币的作用;另外,有时银锭及散碎银两,也充作交换媒介。当时,藏汉间的商业活动,通常是藏商将货物售与康定商人,取得四川成渝各地的兑票,再以兑票购买茶叶、布匹、杂货,每年由康定销往关外、西藏之货,总值达数而万元大洋。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末,康区商业贸易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但是商业发展的同时,康区的货币流通却几乎处于空白地带,很不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这就结卢比的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
光绪初年,随着英印商品的大量倾销,印度卢比也大量侵入,几乎成了西藏通行的货币。光绪二十年前后,卢比流通到打箭炉一带。印度卢比银币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用机器铸造,是英帝国主义控制印度殖民地的经济工具之一,分一卢比、二分之一卢比(即50派士,即便士)、四分之一卢比(即25派士)数种。一卢比重三钱二分,正面多为英女皇维多利亚像,也有英帝威廉四世像、爱德华七世像等,背面英文标明币值,四周用花纹环绕。因卢比含银达八成以上,又以元为单位,加之英印输入商品多系藏胞需要的日用品,因此卢比在康藏流通日广。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0
3 楼
关于卢比的记载,清末随驻藏大臣有泰一同进藏的官员吴崇光(字小瑾)在他写的《川藏哲印水陆记异》里就记载到:“自过河口[5],一路不用制钱,须用印度卢比,每元重三钱二分,人民以之交易。近年四川仿制,上印光绪帝像,亦通用也。”[6]河口是自打箭炉至西藏拉萨程途的第五站,而据《有泰驻藏日记》记载,他们经过河口的日期是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1904年1月1日),可见在清朝末年印度卢比已经在川藏使用得比较普遍。同时,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新铸不久的藏洋也开始冲破原来卢比霸占流通领域的局面,开始逐步流通起来。
2、藏洋
藏洋是为驱除印度卢比而仿照印度卢比铸造的银币,对于藏洋,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见拙文注释2)。成都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铸造藏洋,藏洋又名“藏元”、“川卡”、“川铸卢比”、“四川卢比”,正面为光绪皇帝像,背面为“四川省造”四个汉字;它是全国唯一广泛流通过的有中国帝王像的货币,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到解放后的1957年止的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康区及其邻近藏族聚居区;它又是与西藏货币不相同的一种货币,西藏货币以两为单位,而藏洋则是以元为单位。[7]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0
4 楼
藏洋共有大小三种,一元的重量和大小均与英印卢比相同,重三钱二分,市面上流通很广。而半元和二角五分两种规格则很少见。据《新龙县志》记载,清末和民国时期,“藏洋种类也很复杂,面值1元的重3工钱,直径30毫米,半元的重1.6钱,直径24毫米,1咀1/4元)重8分,直径18毫米。还有“宰口”藏洋,即为了零星找朴方便,将1元的藏洋“一宰为二”或“一宰为四”,但合之不为1元,使用时有7搭3、8搭2的习惯。还有“有衣领”、“无衣铃”、“驼背”、“四字两点”、“闭嘴巴”、“边边”等,这些都是根据藏洋正背面上光绪头像的特征和文字书写特点为区别的。不同的藏洋,不同的铸造年代,含银量比率也迥异,在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其交换坐亦悬殊。”[8]
藏洋自铸造之日起,就注定了不断与卢比斗争的命运。通过赵尔丰的武力征讨,藏洋逐渐在康区推广,最后“迫使卢比在康区由原来的作四钱使用降为与藏洋等值流通,其流通逐渐稀少而藏洋几乎成为康区唯一的通货。然而,在除昌都一带的大部分西藏地区,清末铸造的藏洋每元仍然只能作三钱使用,康定所铸第三期藏洋只能换一钱五分藏币,第四期则根本就不能流通。这样,藏洋实际上仅流通于康区及其邻近地带。”[9]因此,藏洋的使用在西藏和康区存在不平衡性,在以康定为中心的康区,藏洋使用非常多,而在卫藏一带,则较少用。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1
5 楼
3、藏币
指“章噶”银币也是为了在西藏驱除印度卢布,解决西藏地方政府经费短缺,经摄政第穆呼图克呼报请驻藏大臣批准,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起发行的三种银币。一为“觉阿尼西”,1890年系藏历十五绕迥第二十四年,“觉阿尼西”即1524的藏文译音。二为“格桑章噶”,三为“甘丹颇章”。后两种重量较前稍轻,但质地较好,系民间银所制,面值一钱五分。这三种硬币以甘丹颇章发行量最大,使用最为广泛,持续时间也最长,在西藏与印度卢比在清末并存。
除章噶银币以外,在宣统二年初,联豫又在拉萨城北扎什地方铸造“宣统宝藏”银币大小两种,铜币两种。银币面值分别为二钱、一钱,铜币为一分、五厘。但此新币仅推行了一年,因清朝政府灭亡,联豫离开西藏,也就停止铸造了。1912年在西藏成立地方银行,而扎什造币厂也重新开始铸造钱币,除铸造铜币外,还铸造面值藏银五钱的银币,并开始印刷五种纸币。[10]这些银币、铜币、纸币即构成了“藏币”。藏币的使用主要是在拉萨等商业较发达地方,而在其他农牧地区多采用以物易物。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1
6 楼
4、内地货币
在川藏沿线地区流通的内地货币种类繁多,版别复杂。原因在于清末政局不稳,内地四川、云南、陕西、贵州等地方政府各自铸造,成色多样,版别很多。使用的藏汉商人往来经商,沿途带到了西藏,如云南省制造的“光绪元宝”。据四川甘孜《九龙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在九龙地方通用的货币为硬币,其中硬币除了藏洋以外,主要是一些内地货币。主要有银元,或称大样,包括光绪、宣统龙版、袁币、孙中山头像、帆船、汉版几种。大样每枚库平7钱2分,另有半元、二角、一角、半角几种辅币。每1元值制钱一千文,或值铜元20吊,即100面额为当十文的铜元。因时间、地点不同,所值略有差异。另外,云南制造版面有龙形图案,每枚含银3钱6分,两枚换是元大洋的刚洋也有流通。其中以袁币流通最为广泛,其他内地货币、小钢洋、铜板等也时有所见。[11]
除硬币以外,川藏沿线一带,量少使用制钱、铜元,量多用银币、银锭。银锭有元宝、马蹄银、岁粒银等形状各异。有大锭,有中锭,有小锭,也有整锭分宰的碎粒,重量各不相同,使用时过秤定值。[12]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1
7 楼
(二)清末川藏沿线地区使用货币的特征
据上所述,清末川藏沿线流通的货币,币材多样,币种丰繁,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1、从货币来源区域分:有清政府下令铸造的货币、西藏地方政府铸造的货币、从外国流人藏区的货币。
2、从币材分:有金、银、铜、铁、纸及许多实物货币。
3、从币种分:有实物,另外有金、银、制钱、银元、藏币、四川藏洋、英、印、尼泊尔货币等。
4、由于生产发展的限制,在广大农牧区,钱币基本不流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形式,茶叶是重要的实物货币。
5、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该时期,藏区出现了两个货币流通区,即西藏货币流通区和康巴货币流通区,大多西藏地方政府自铸钱币基本上不出西藏范围,而该时期康巴地区的藏洋也基本不在西藏流通,主要采用银、茶、银元和藏洋流通。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2
8 楼
二、清末川藏沿线地区的物价状况
川藏沿线地区已有的文献中,对清末的物价状况无系统的记载,只能从以前记载的片断材料进行整理。《有泰驻藏日记》中有大量当时物价状况的记载,但因有泰是封疆大吏,地位较高,所以他的视角必然只能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表现为有泰日记中记载的多是古玩、饰品、以及和他生活相关的东西的价格,对于人民生活中需要的一些必需品、常用物资,特别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却很少记载。另一方面,有泰在进藏途中一路都有官员迎送,所需物资均由他们提供,所以有泰在途中几乎没有购买什么物品,有泰所买物品大多是到西藏以后购买的。因此,《有泰驻藏日记》所反映的当时的物价状况有地域和种类上的局限。现结合《有泰驻藏日记》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对清末川藏沿线地区的物价状况进行简单概述,有关沿线地区的物价状况主要是参考其他资料,而西藏物价尤其是拉萨物价主要参考《有泰驻藏日记》。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2
9 楼
(一)清末官员薪俸
一个地方的物价状况总会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当地工作人员的收入状况便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赵尔丰在康区“改土归流”后,设站置官,按官职定级,确定薪俸。据《甘孜州志》记载,当时道员每员月给银300两,知府每员给银200两,同知、通判、知州、知县每员月给银160两,州同、州判、府经、县丞每员月给银80两,巡检等每员给银60两。边务收支局、关外学务局总办每员月给银300两,提调每月给银160两,科委员每员月给银50两。如系革职人员照对品减半。仅有捐衔,若系才堪任用,亦月给银四五十两。另外,佐治人员薪俸,道署用州、县品街人员每员月给银160两,府、州、厅、县衙署用的佐治人员每员给银80两。武弁队专月给12两,文理司事每员给银10两,司书生等月给银6两。杂员及夫役等人,每人给银三两六线。保证每名年给工食等费青裸150斗(4500余斤)。村长每名年给工食等费青裸30克[13](克为藏族传统重量单位,每克合28斤,30克相当于840斤左右)。所聘中医、教师、工匠的薪俸,根据从业的职务、才能、技术、责任、事务等工作情况,优定薪俸,每员给银10至80两,五个等级支领。杂役人员薪俸,比照衙署杂役人员薪俸,从优发给。衙署官员除领取薪俸(正俸)外,同时根据清代养廉银制度,另外领取养廉(俸廉)若干,以资廉洁奉公。道员每年支银2400两,知府每员支银1600两,知县每员年支银1200两。[14]而在拉萨,据《有泰驻藏日记》记载,驻藏大臣每月由任所领取口粮银168两,另外薪俸在京按副都统领取。[15]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3
10 楼
(二)、清末川边的物价状况
对清末川边的物价情况,现有文献中系统记载较少,只能通过以前的一些档案史料中进行整理。《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记载了清末筹备一些学堂、印刷局、厂矿的花费,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时期的物价水平。如《赵季和奏稿》中的《筹设巡警学堂折》(宣统二年七月初八,公元1910年8月12日),就记载了筹备学校需要花在学生身上的钱,如学生每名月给伙食钱二两二钱;学生夹衣裤,每名年给一套,每套工料银二两;学生棉衣裤,每名年给一套,每套工料银二两五钱;学生操靴,每名年给一双,每双价银一两;学生操帽,每名年给一顶,每顶价银五钱;学生全年应用纸张、笔、墨、图书、灯油几学堂房租等项,年需银二百二十四两正。[16]与此相对应,清末在康定的布匹价格,如土布、卡机布,批发价格每匹1.8两银,[17]加上做工费,与上面所记载的学生的衣裤等所需费用大体相同。
就商品比较集中的康定而言,绝大部分藏汉商人都在康定集散其所经营的商品,然后再运往四面八方。如藏商在康定购进茶叶然后向西藏销售,主要市场在拉萨;向康区销售的市场北路在甘孜,南路在理塘。汉商在康定换进药材、皮张、麝香等西藏的土特产则销往内地。内地销往该地的物品主要是日用品,如布匹、酒、糖、大米、盐、茶叶、油、杂货,种类繁多、数量也比较大。根据甘孜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所编辑《甘孜文史资料》记载,这些产品的批发价在清末大体为,绸缎每匹价5两银;草烟每斤0.42两;黄烟每斤0.75两;白酒每斤0.5两;白糖、黄糖每斤0.3两;大米每百斤7.2两;挂面每百斤10两;猪肉每斤0.3两;猪油每斤0.35两[18]。据此推算,这些从产品从康定销往关外和西藏以后,价格还要提高。总体说来,交通越是不方便、离大集市越远的地方,售卖的货物价格越贵;而交通越便捷的地方,离大集市近的地方,货物则相对便宜。如在丹巴县,一般的生活必需品大多直接从汉源的安顺场购买,因此购买货物的价格大体就“相因”[19]。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3
11 楼
除生活必需品外,内地一些珠宝、装饰品销往关外时,价格也非常贵。如刘赞廷所撰《民国白玉县图志》记载,在白玉(今属甘孜州),一个名张宝实的陕商就因在白玉售松珥石而赚了大钱,该《图志》记载,张宝实从河南购买松珥石,每斤价值一、二角。而经略微加工以后,指大小的松珥石就可以卖二、三元,而大者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因此,张宝实在白玉经商几年,就盈利了数万。
而康区的土特产,包括黄金、药材、皮革等在本地则相眼宜。如金价,根据《民国德格县图志》记载,当时“金价情形,各厂除纳金课以外,有工价定为官价收买,每两三二藏元四十元。而无现款,均以川茶作价,折合银元仅得拾余元一两。亦有小贩由康定购诸杂货、需要之物至此贸易,利如数十倍。金夫需要例以金易货,言明金价比货价高十元或二十元。金夫必定未从不知货价已高出金价数倍,于是折合金夫所得之货,犹不如所定之官价。此金厂售金易货之情形也。”[21]由此可知,当时金价非常低,而许多商人也正是看中了其中的价差,才会不辞辛苦地来往经商。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4
12 楼
(三)、《有泰驻藏日记》中记载的物价状况
有泰日记中有大量关于物价的记载。在赴藏途中,有泰购买东西较少,有关钱币和物价的记载主要是有泰在途中参观庙字所给的贷银以及布施。如,有泰在乍丫(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察雅县)的时候,去布很寺的喇嘛庙去游玩,有泰记载到“赏其洋一元而已,又有求布施二元了之。惟瞻对(今甘孜州新龙县)有修大庙者,施人元,亦不嫌少。边外洋元三钱七分。”[22]
大量关于物价的记载,是有泰到拉萨以后记录下的。到拉萨后,有泰及其随从大量购物,有泰均详细予以记载。如有泰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2月20日(农历,以下有关日期记载均为农历),“惠臣购买青马价四十四金,不为贵。此处猞猁皮、狼皮皆贱。一张仅十八藏线,贵者不过二十枚,红木亦贱。”同时,有泰也非常有经济头脑,认为“红木亦贱,兵丁内有手艺者,借此甚可渔利,惜无人讲究,难销售也。”[23]有泰的经济头脑,在他写的家信里也有体现,有泰刚到拉萨不久,就对拉萨的许多物品价格有了大概的了解,并同京城的价格作了比较,甚至希望通过物品的价格差赚钱。如3月4日,有泰给家里写信,记到“此处皮货如销得,准寄往。珊瑚、金子、珍珠价太昂,且不易得。”[24]另外,在记载物价的时候,因为物品价太廉,有泰经常附加一些带感情色彩的话语,如1904年3月15日,有泰记载“昨日,十文藏钱买皮子小玉壶一枚月笑”[25]。对于以前西藏发行的钱币,有泰日记中也有记载,这些钱币已不再流通,而作为古玩被收藏了,如《有泰驻藏日记》第170页记载,“少韩送到乾隆、嘉庆、道光三藏钱,藏中寻之,须一元一卡拉换一文,系人家所存,不易得也。”[26]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4
13 楼
除了大量记载购买的饰品、古玩价格以外,有泰也记载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物品的价格。如4月17日,有泰记载到“用六元钱购买土罐两个。”第二天,有泰又花了20元买了一棵小杏树。[27]对有些物品的价格,有泰还作了比较。如 4月18日,有泰记载“惠臣买大马一匹,价银八十元,其瘦至极处,然价太廉,比羊价不过多二、三十元。”[28],在此,有泰就把马和羊的价格作了比较。
三、《有泰驻藏日记》的物价史料价值
总之,有泰在任驻藏大臣期间,在其日记中,对西藏尤其是拉萨的物品价格作了比较详尽地记载,具有较高的物价史料价值。表现在:
1、虽然有泰日记中大量关于物品价格的记载主要是记载古玩、饰品,但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与生活有关的物品,如布匹、家具、树木等的价格,并把该地区的一些物品价格与内地物品价格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的物价水平。
2、有泰在购买物品时所使用的货币不同,有时使用藏钱,也有使用银子,也有使用银元。如1904年2月2日,有泰“买得深色袍料一件,浅蓝袍料,马褂各一件,贵者50元一方,贱者30元一方。又买珊瑚珠,大小不一,五挂,合三十两银,大约在三千粒上下。又买香炉一个,十二藏钱。”[29]对购买的物品所使用的货币,有泰均分别予以记载,表明了该时期在西藏尤其是拉萨货币流通的状况,对于研究该时期的货币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4
14 楼
参考文献:
[1][15]有泰:有泰驻藏日记[M].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编“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刊”第二辑,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2年10月, P1、P3.吴丰培:《有泰驻藏日记序》(以下所引日记缩写为《有泰驻藏日记》).
[2]以前主要研究藏洋比较多, 如:陈一石:清末川铸藏元与印度卢比[A].西藏民族学院学报[E].1983(4).川铸藏元考略[A].西藏文物[E].1986(3).王承志:四川藏洋始末[A].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J].1985.3(3).四川藏洋[A].《中国钱币[J].1988(3).
[3]对物价、金融的研究如:刘仕权:三、四十年代康定城区“金融货币”“商品价格”的简述[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甘孜州文史文史资料第十一辑[J].1990.12(1).P145.西康康定金融近况[B].康藏前锋[E].2卷1期.1934(10).
[4]详细路线见《附录2:从打箭炉(康定)穿过藏区到拉萨的路线图》,(英)孔贝著、邓小咏译:藏人言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P171至P173.
[5]河口,今甘孜州雅江县.
[6]吴崇光:川藏哲印水陆记异[M].吴丰培辑:川藏游综汇编本[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11.).P340.
[7]王承志:四川藏洋始末[M].政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编: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J].1985.3(1).P68.
[8][9]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志编纂委员会:新龙县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P186、P80.
[10]关于西藏这时期新发行的银币,见肖怀远:西藏地方货币的发行与流通[A].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西藏研究[E].1983(2).P20.又可参肖怀远:西藏地方货币史[M].
九加五
[离]
论坛等级:
版主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610
论坛精华:
1
发表回帖:4398
可用积分:97229
注册时间:2008-09-14
最后登录:2024-11-20
2009-10-17 19:15
15 楼
[11]见四川省九龙县志编纂委员会:九龙县志[J].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P316至P317.
[12]据甘孜州各县志记载,清末各县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银锭、西藏银币、云南钢洋、印度卢比、四川藏洋、银元等货币,不再单独逐一引用.
[13]克是一种计量单位,有三种情况:一、犹如内地的斗。但大小则各地不同,有二十余批(犹如内地的升)至三十余批为一克不等。清末川边改土归流,统一定为库平三十斤为一计量克。二、藏区的重量单位,重一克约六、七市斤。三、藏区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即一播种一克种子的面积,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在这里为第一种。
[14]甘孜州志编纂委员会:甘孜州志(上)[J].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P623-P624.
[16]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档案史料)编辑组编:清末川滇边务档案石料(下)[J].中华书局.1989.P713-P714.
[17][18]刘仕权:解放前康定商业简述[M].选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甘孜文史资料(第八辑)[J].1989.P126至P127.
[19]刘赞廷:民国丹巴县图志[M](据1961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影印).第11页.选自《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7辑).巴蜀书社.1992.8.P513.
[20]刘赞廷:民国白玉县图志(据1960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影印)[M].第15页.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7辑)[J].P263.
[21]刘赞延编:民国德格县图志(据1961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影印)[M].第18页,《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7辑)[J].P316.
[22][23][24][25[26][27][28][29]有泰驻藏日记[J].P62、P79、P82、P83、P170、P94、P94、P81.
收稿日期:2005-05-29
作者简介:何洁(1979-),女,汉族,四川筠连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康藏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康藏历史文化。 何洁(四川省社科院,四川,成都,610072)
168over
[离]
论坛等级:
拜师学艺
本站身份:
VIP会员
发表主题:
98
论坛精华:
0
发表回帖:267
可用积分:390
注册时间:2009-03-31
最后登录:2022-04-07
2009-10-20 23:03
16 楼
好资料啊。。。。
快速跳至
>> 网站建设
|- 安全支付
|- 建议意见
|- 各类申请
|- 管理团队
>> 专业讨论
|- 独家访谈
|- 历代古钱
|- 机制银币
|- 中国铜元
|- 历代纸钞
|- 银锭研究
|- 铜镜鉴赏
|- 徽章铜章
|- 人民币区
|- 外国货币
|- 邮票磁卡
|- 古玩杂项
|- 花钱栏目
>> 特色论坛
|- 市场行情
|- 泉言小語
|- 代用币区
|- 吉林铜元
|- 川陕货币
|- 评级鉴定
|- 江南银币
|- 四川银币
|- 四川铜元
|- 麦老学堂
|- 东三省毫
|- 机制方孔
|- 大头小头
|- 西域钱币
|- 马兰专区
|- 原创擂台
|- 聚会写真
|- 眼力学习
|- 收藏资料
|- 纠纷调解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网站联系电话:
13091388252
完美
纵横拍卖
纵横客服
纵横送拍
钱币纵横【www.coin007.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冀ICP备080015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