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崇宁年间出现的“夹锡钱”.是为了防止钱币外流,防止辽和西夏熔化铁钱改制兵器,又缓解当时铜料短缺的矛盾,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掠夺百姓财富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国家《钱法》的冲击和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 ? 其二,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始铸重宝折十铜钱及夹锡铜钱,崇宁五年蔡京被赶下台,夹锡钱也被废止。《宋史·钱币》记载:又诏秦凤等路即凤翔府斜谷置监,已而所铸钱青铜夹锡,脆恶易毁,罢之。”由此可见,当时确实铸造过夹锡铜钱。由于夹锡钱质劣易毁,而且还贬值,老百姓都不愿意保存和使用它。宋徽宗下诏罢铸和废止夹锡钱,从表面上看是因脆易毁不利流通。那么<崇宁重宝夹锡钱>,不可能是青铜含锡.白铜含锡,铁含锡等等.它所有铸造的铜钱都不可能是一种劣币,不宜使用和保管。 ? ? 崇宁重宝夹锡钱,可能就是<锡>钱,宋以前早就可以在铜上镀金.镀银.镀等等.......<那就可以在锡上镀铜>.<当然不是电镀>那么夹踢钱.可能就是锡钱.上面镀铜.重量轻的多.<镀---变换包>就成了铜包锡-夹锡钱.........我认为这里所言之“锡”应该是“黑锡”——脆恶易毁。 ? ? 谨供研究者参考,通体呈灰黄色,两面的面平,钱文清峻凝练.铸工精细.除边沿部稍有点缺损外,余皆完美。但这种钱百分之百是一种劣币,不宜使用和保管.钱文特点非常明显.同类其它诸币均不具备此特征。此钱可能就是崇宁年诏可的减铜增铅、锡后所铸——铜夹锡,夹锡钱.<经测量,钱体直径35毫米,厚2毫米,钱重5.3克>,比同样规格的铜质和铜含锡.铁含锡的钱币要轻一半.
[ 此贴被观观乐在2011-03-21 18:35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