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品; 清咸丰年拾枚宝云铸钱局(锡质)雕母大钱介绍
本帖被 完美 从 申请专区 移动到本区(2011-04-30)
笔者于1995年1月中旬购集到拾枚直径3.5cm至7.5cm锡质古钱币,凭多年收藏经验及研究,观察后这拾枚锡质钱币,钱体.书法.图案等均明显有雕凿痕迹,可以观察到系手工雕凿而成,从钱字体,笔划,图案,钱缘,轮廓均呈下宽上窄态势,文字略瘦挺拔,字囗如斩,每-刀,每-痕迹无粘连,明显较厚,较大于子钱。这拾枚钱币惜因年代或材料原因,每枚都有不同程度腐蚀,损伤。 雕母钱又称祖母钱,其制作材料有木.牙.石.铜.锡等材料,因存世十分稀少,历来被受钱币藏家所重视。锡质材料制做的雕母因易受腐蚀,不易保存等原因,存世可显少之又少。 从这拾枚锡质雕母大钱来看,品种上区分却囊括了三个中国古钱币代表性 (一)官定年号流通币制钱,“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云局当五十,直径5.8cm。(二)区域性地方代用币,“舟山伍两”合背直径3.5cm 。“拾两”背双鱼跳龙门图案直径3.6cm 。“伍拾”背花草图案直径5cm,配铜质子钱一枚直4.6cm。(三)厌胜,吉语花钱, “富贵寿考”背“长乐未央”直径6cm。“新春大喜”背龙凤图案直径7.5cm,龙凤图案局部放大图。“天下太平”背人物图案直径4.7cm,人物图案局部放大图。“加官进禄”背“好运临身”直径6cm。雷霆号令背八卦图文直径6.5cm。天干地支五蝠图背星宿八卦钱直径6.8cm 三个大品种,根据“咸丰重宝”背满汉文宝云局当五十官定年号计值大钱为佐证,并一起购得,其特征,材料相同,书法,雕凿相似之处,可以断定认为全部均为清代咸丰年同时期云南宝云局官方铸钱所使用雕母之物。 这拾枚雕母大钱, 虽不能以出自宝泉,宝源局雕母所匝美,但因当时局势所迫,仍可能由本地宝云局局内工匝自身选择材料,自身完成雕凿,由于条件工匝自身技能限制,所选材料雕凿技艺尚不能完全达到目前多出自宝泉,宝源两局工艺相比。据记载或目前所发现材料,多为铜质材料较多,又多出自宝泉,宝源两局为多 ,各地方局较少发现 。据资料可查,所知清代咸丰年时期云南雕母钱,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只有一枚,为海内外孤品 。十分珍贵。 这次所介绍云南清代咸丰重宝宝云局当五十及区域性代用币,厌胜吉语花钱雕母大钱介绍,能为清代雕母钱材质上及云南历史货币提供了实物依据, 同时也有力证明了清代咸丰年这一时期,因清政府国府空虚 ,军事曰紧等原因, 所习沿用的制钱制度,雕母制钱材料, 不一定有很大讲究。 清代,云南是全国主要产铜区,铜产丰富。当时清政府向云南广征铜料大量铸钱, 云南铸币和铜料的输出,对全国钱币的供应以及钱价的涨落都具有极较大的影响,这就使云南在清代的货币史上有着较为特殊地位。 咸丰年由于太平天国军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直趋北京。清政府因为财政支出较大,财政收入缩小,云南铸币铜料运输通道被严重阻塞造成全国各地铜料急缺,于是同年十一月令各省开铸大钱,并开始推行计值大钱。打破了至清顺治以来一贯实行的制钱制度,但因各省同值,版式,轻重,大小,值.厚薄不统一,市面上“虚钱”代替“实钱”发生,造成物价急剧上涨,引起中国近代铸币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涨。当时云南尚不缺铸钱铜料,也不需要铸大钱,只是清廷严令之下,才铸出当十大钱及试铸极少的当五十大钱,投放了市场。 咸丰年至开铸计值大钱时期内,因铸币品种繁多, 在由于大钱市面兴起,出现了“虚钱”代替“实钱”情况下,加之物价的急剧飞涨,通货膨胀较严重下,各地为应急,如钱庄,钱号.店号及地方政府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暂时实行一种临时货币“代用币'',应因而生, “舟山伍两”合背。“拾两”背双鱼跳龙门。“伍拾”背花草。三枚因这一时期而产生,计值雕母大钱充分证明了这-点。很显然这种货币只限于某些地方带有区域牲如钱庄,钱号,店号等及所隶属机构内使用,这种临时货币,代用币也不全是为云南自己铸造,可能为省外所购或予定而由云南宝云局钱局代铸。 厌胜钱,亦称“压胜钱”,“押胜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民间也称“花钱”。厌胜钱,出现于西汉,历代官方均有铸造,“富贵寿考”背“长乐未央。“新春大喜”背龙凤图案。“天下太平”背人物图案。“加官进禄”背“好临身”。雷霆号令背八卦图文。天干地支五蝠图背星宿八卦钱 。这陆枚锡质雕母钱,从钱文,图案上可定为吉语厌胜钱。目前记载厌胜吉语雕母钱存世的,如马定祥先生所藏就有“大清万年”背“暗八仙”图案的红铜雕母钱。如郭苦愚先生所藏“天下太平”背“长命富贵”黄铜雕母钱。厌胜雕母可想同样稀少。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下,厌胜花钱在一定情况下,同样在流通货币市场上有作价流通并同样具备常钱所持有的同等流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