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熙
[离]
论坛等级:贵宾
本站身份:VIP会员
发表主题:85
论坛精华:34
发表回帖:666
可用积分:8131
注册时间:2009-03-18
最后登录:2017-06-28
|
什么是原光?
本帖被 随风 执行加亮操作(2010-10-2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别的论坛上近来看到有些网友对“原光”争论激烈,甚至语言唐突,剑拔弩张。所以写了如下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原光”是中国机制币藏家或商家对钱币保存状态所用的一种特殊词汇。“原光”并不指光亮如新者为原光。原光这个词的含义深暧昧,事实上,仅仅是人对钱币的一种感觉。有人认为没有锈斑的就是原光,有些人觉得有薄薄一层锈的叫原光,有些认为保持原有状态没有磨损的才是原光。 此外,有相当收藏经历的人与初入此道的人,所认为的“原光”往往千差万别。
国外钱币界不用“原光”这样暧昧的形容词,他们用两个词汇形容未使用的钱币: 1、UNC Uncircutated 即没有经过流通的。这里也有不同级别,MS-65以上的,是完全未使用级的。MS-60勉强能算是未使用,但有磕碰划伤等。MS-61到64是再此区间的状态。 2、BU(FDC)Brilliant Uncirculated 完全未使用,或称处女货。均指MS-65以上的状态。 有藏友指出Gem Uncirculated 这个词指MS-65以上的状态,这也是对的,这个词汇常见于美国的拍卖资料,而前者往往出现在英国,只是语言用法习惯不同。 至于评分机构通过打分来评价钱币的状态,已经广为人知,不必赘述。
被化学(如洗银水)或物理(如去污粉)方法洗过的钱币无论怎样闪闪发光都不能称为原光。因此洗掉了锈色后的钱币不应该称为原光,因为把原来的东西都洗掉了,怎么还能叫原光呢?这种钱币现在送评级公司也都不能被评分。 金、银、铜币经过岁月都会产生一种锈(金币由于都不是纯金的,所以根据存放环境,也有轻微锈色产生),外国钱币收藏称为Tone,中国称为包浆。这层tone色是十分宝贵的,既能体现钱币的历史沧桑,又能有各种美丽的色彩,观赏性更高。 问题是人工做的锈色是一种伪造的东西,分文不值。应该区分二者的性质。 还有一些藏家,喜欢均匀的锈色,他们把收到的品相好但锈色不好看的钱币仔细地用某种方法将原来的锈色洗去,然后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让他们重新上锈。这样的钱币往往状态仍然很好,但锈色不是原来的了,有些人对此不在乎,也有些人就非常在意。一般地,现在NGC等外国评级公司使用新技术可以区别出被清洗的痕迹,因此钱币最好是不要清洗。 下面一个问题是,什么保存状态可以称为“原光”?我想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完全未使用、未清洗的钱币才可以称为原光,有些人认为无论钱币受到过怎样的损伤和磨耗只要没有清洗就可以称为原光,有些人认为满身大锈甚至泥土也是原光。 这些认识的差异是由于词汇含义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个人收藏环境、经历和阅历、文化品味等因素造成的,无法统一,也无需统一。客观地说,有些有钢戳、墨戳的钱币比如“老公银”等是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的。还有一些带戳的银币见证了一段历史,很有沧桑感,也是可以收藏的。 收藏这类钱币,没有必要把他们与高品级的钱币收藏对立起来。泉友们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量力而行是收藏特别需要注意的。 高品级的钱币漂亮、细节完整、观赏愉悦度高,但价格不菲,让有经济实力的藏家去收藏吧。经济能力达不到,收一个带戳的银币比如浙江魏碑体光绪元宝,也未尝不可,见证了其他省份对浙江银币含银量的检查,证实历史上的一段记述,不是也很有意思吗? 但是对于刻意造假或有意给钱币添加佐料、制造故事的,哄抬价格的行为应该特别加以注意。搞不明白的可以找一些泉识较高的藏家或信用度高的币商征求他们的意见,看好了再下手,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 1、 奥地利厂原铸民国十八年孙像一元样币。 2、 包浆很重的北洋银币。 3、 带有多个钢戳的造币总厂银币。 4、 曾经拍卖的存世极罕的福建官局七钱二分。 5、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伪造的京局三钱六分。
|